在晶型药物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2015年版《英国药典》中,“显示存在多晶型”的品种有195个(但并非一定要制定晶型控制项目,只是提醒在制剂开发过程中需注意晶型问题);同样2015年生效的《欧洲药典》8.0版中,“显示存在多晶型”的则为163个品种。而在2014年《美国药典》37版,按“X-射线粉末衍射法”查询,共搜索到23个品种;按“结晶性”查询,共有93个品种,两者总和约为116个品种。晶型药物结构分析,晶态分析,XRD分析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
另外,我国对晶型药物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也与《美国药典》存在明显不同。”陈桂良谈及,现行的《美国药典》对药物晶型纯度和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一般为X射线粉末衍射(XRPD)法;而我国药典一般采用红外光谱进行晶型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晶型控制主要以熔点为主,辅以其他方法,如西咪替丁采用有关物质进行控制。.
据悉,在这一系列相关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即将颁布实施的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附录(通则)中,将新增《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不同规定里面涉及到对晶型的鉴别,如表3,主要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同时x射线粉末衍射;显微镜检测;热力学检测(DSC;TGA;热台偏光显微镜);光谱学包括红外;拉曼以及固态核磁等。中国药典中区分了晶型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而美国指导原则以及ICH相关规定没有进行定量和定性方法的区分,只提及可用表3中的分析方法进行表征。中国药典里面没有涉及到固态核磁的表征手段。但是有一条备注:“其他国际公认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也可对多晶型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国内举例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经历过教训。棕榈氯霉素,也称无味氯霉素,是一种水溶性极差的抗菌药物,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受胃肠道酯酶水解,释出氯霉素而发挥疗效。棕榈氯霉素存在多晶型,其中B型为亚稳定晶型,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A型稳定,但其血药浓度仅为B型的1/7;C型为不稳定晶型,极易转变为A型,所以应当以B型为药用晶型。但我国1975年以前生产的棕榈氯霉素的原料与制剂都无效的A型,后来通过对晶型研究才发现问题,改进工艺,生产出具有生物活性的B型,并在《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项下质量标准中增加“晶A型含量不得大于10%”的晶型控制要求,这才国产棕榈氯霉素的临床疗效。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在《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等新药申报指南中指出,新化学实体药物(1类新药)开展晶型研究,这样的要求与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晶型研究欠缺而导致的新药研发失败率。对于仿制药物而言,晶型技术往往是原研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是原研产品的内控指标。要实现有效仿制晶型专利技术壁垒,原料及固体制剂中原料晶型与原研产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仿制药质量疗效不如原研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