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古建筑设计用于模仿或替代古代建筑、宗教寺观、古村落群,还原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的一种方法。下面带来古建筑设计中的一些策略:
1、解决道路和水位之间的高差:在古建筑设计中一般采用竖向分层、上下联通的方法,通过竖向分层,地面形成绿色活力游憩层,架空层形成滨水休闲商业层,上下通过景观大台阶及垂直电梯进行竖向连接。
2、系统设计、内外联动来衔接周边开发地块:在设计中应统筹考虑古建筑与周边开发地块的停车、交通组织、竖向衔接,系统性的构建一个复合型的市民广场,形成功能上的互补和联动。
3、引入水源、活化建筑:水域空间,特别是水陆关系组织,直接决定了古建筑的建设风格,如果是南方水乡,水不不可或缺的,这样才恩那个体现景观多样性以及对多种活动的支持程度。
4、营造场所,点缀文化:古建设计中可通过合理配置多样的、面向大众开放的休闲、展示、观光、健身等功能场所,将城市生活导入广场,激发广场活力。同时深入挖掘场地文化信息,植入文化故事盒,营造浓郁的文化底蕴。
形式上较为忠实地模仿了传统建筑,并建筑外观基本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在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上则使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仿古建筑的样式沿袭了几千年来古建筑的的各种形式,传统的古建筑是随着古代文化发展进步不断进步演变而来。传统的古建筑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前的古代人使用的木棍、泥草建造出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而且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的“榫卯”结构。随着科学以及文化的进步在汉唐时期传统古建筑发展,并出现了大规模的建筑群,且唐汉屋顶的样式的丰富,也出现了“斗拱”结构。然而在这之后一直没有像汉唐时期的大规模且有特色建筑群,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传统古建筑在造型上更加细腻、美观,而且融入了大量印度、西亚的建筑风格。到了明晚期清初期是传统古建筑的鼎盛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形式及在规模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建筑的色彩运用较强地表现出不同朝代的审美习惯。例如,南北朝至隋唐,宫殿、庙宇建筑多用白墙、红柱,或在柱、枋、斗棋上施以各种彩绘,青瓦或琉璃剪边屋顶。宋、金的宫殿建筑,多为白石台基、红墙、红门、红柱、红窗、黄绿两色琉璃瓦屋顶。斗棋、枋额等用朱红或白粉衬底,绘青绿彩画、间装金色至明清时期,自石台基,米红色墙柱门窗和以青绿冷色为主调的金碧交辉的材梁彩画,黄绿色琉璃瓦屋顶的建筑,更显得流光溢彩,绚丽夺目。
我国古代建筑是用木构件组合而成的框架体系。柔性的木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构架节点使用榫卯结合既有一定的柔性又增强了整体刚度。房屋转角使用双层额枋,内抹角使用抹角梁。转角斗棋采用连棋交隐做法以及缩小诸尽间面阔等措施,都大大加强了房屋四角的结构刚度柱网平面布置采用均衡对称格局,呈正多边形平面,柱脚下有管脚榫插入柱顶石内,达到柱身固定的目的使用额枋和地伏将柱网结成一个整体横架上使用叉手托脚抵制了构架变形,特别是构架中使用的成组斗棋,是由纵横构件搭接起来的弹性节点,在地震时,每组斗棋好似一个的减震弹簧,能在剧烈颠簸中失掉一部分地震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什么叫步架呢?步架就是大梁之上竖立的木构架每一个节间长度的尺寸。梁的长短由进深决定,步架尺寸根据梁长短而定。几层叠用的梁统称为梁架各梁又按本身托檩子的数目称为“几架梁”,如七架梁,就是说在条梁上承托了7根檩,七架梁上层是五架梁,五架梁之上为三架梁。每架梁有几根檩就分作几个等份每个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一步架。步架在不同的位置,叫法也不同如七架梁,前后带廊子(两步插金)就是九懔,从进深方向,七架梁就有六步架,前后廊是两步架,通常叫廊步,廊步向里是金步,再向里是下金步,再往上是脊步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是没有施工图。因此,匠师们在实践中创造出一种简单、易懂、实用的测量工具——枚杆,这是一种用木质坚硬不易变形的木料制成的、建筑房屋的特制尺子。一座建筑的面宽、进深及各部位构造的尺寸,各个榫卯事先全部计算出并刻划在杖杆上,这就是建筑物高宽大小的总杖杆。分杖杆是各部大小物件的分尺,并以总杖的尺寸为基础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