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并形成10个量化的预期性指标。具体包括:
一是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10%,R&D/GDP达3.5%左右,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90人年。
二是源头创新供给明显改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10%,每万人口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新增数量达8万件,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三是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全省科学研究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达1.8%。全社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6%。
四是创新效率效益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自给率大幅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以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0亿元。
五是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高。省部院产学研合作跃上新台阶,粤港澳科技合作全面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沿线国家合作空间取得实质性拓展。
关键词:战略科技力量
甩掉领域“卡脖子”的手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东如何抓住机遇“弯道超车”?面对未有之大变局,广东科技创新如何新局?其中的关键是加强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重视基础研究并加大投入在广东已经形成共识。”龚国平说,“十三五”期间,广东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近两倍,涌现出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有7项入选中国科学进展。
“但广东基础研究投入仍然偏低,原始创新能力仍旧不强,亟待补齐短板。”因此,《规划》提出,打造一支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军”。
未来,广东将努力整体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科技支撑能力,其中就包括以重大疾病防控为导向,布局建设P3、P4实验室。“以高水平疾控中心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龙头,以公共卫生应急、快速检测、研发、中西药新药创制和生物安全等为,广东将不断健全公共卫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徐庆锋说。
今天,科技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划》也在多领域加强部署,其中,在农业领域,广东将加快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在生态保护领域,广东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的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在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领域,广东将开发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等,大力提升现代工程领域技术水平。
“‘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将继续推动广东努力增强社会民生领域技术支撑能力。”龚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