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大学谈判合作开展学历制远程教育,后此项目被北大方正集团中途抢走。北大方正投资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RMB,并海外融资1000万美元,开展北京大学全部课程的远程学历教育。此次挫折之后,2002年上半年,双威网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达成协议,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展远程大学学历教育。
2、双威启迪远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双威启迪的前身是启迪远程培训中心,是微软的技术培训中心(CTEC),长期与中国电信合作,提供IT远程培训。中国电信拆分后,双威网络注资控股,组建双威启迪,建立“卫星宽频互动教育平台”,开展卫星网远程培训服务,该业务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远程IT技术培训:
双威启迪高薪邀请国内好的IT讲师,讲授微软、SUN等IT培训认证课程,并将其制作成高水平的课件,通过卫星网发送。
各个城市的培训中心的大问题,是当地的师资水平较低,通过加盟双威启迪远程培训中心,可以接受双威启迪的课程,为本地用户提供高师资水平的培训课程。
加盟费为5万元RMB,以后年费为2万/年。从2002年4月到现在,双威启迪在全国各个城市已经有50家加盟远程培训中心,加盟费收入为300万元RMB。
“企业课堂”的基础培训服务包中所提供的培训课程,以强调实用性的小型讲座为主要形式,涵盖了企业一般培训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办公软件使用技巧、小型公司的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管理软件使用、商务信函写作、商务英语谈判、项目管理培训、时间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一年50周,平均每周4小时的培训,能够满足企业一般培训的要求。
“企业课堂”的优势:
1、价格比较低,企业能够接受;性价比很高,能够解决企业的通用培训需求;
2、实用性强:课程强调实用性,培训完后企业马上可以借鉴使用,少讲理论性的东西。
3、每周一次培训,每次4小时,时间比较短,可以不占用工作时间。
4、节约成本:可节约外出培训的差旅费、住宿费等开支,不现有耽误工作。
5、由于不象面授培训一样按人头数收费,因此企业所有人员都可以参加,有助于企业整体人员素质提高。
“企业课堂”的不足:
1、个性化低:200个小时的培训,不能面面俱到,无法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要;
2、互动性较差:无法达到面对面培训时的良好互动效果;这也是所有远程培训的不足。
项目的内部风险主要是管理。由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经验等原因,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和决策失误风险。
七、资金需求与面临的问题
项目的资金需求,主要是需要筹措到年(14个月)的经营成本,并有一定富余资金应付突发事件。计划年的经营成本为16万元,因此总的资金需求为18—20万元。
这个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而是人力资源。正如美国学者托夫勒所说:“现在能不能做成一项交易常常取决于知识,而不是取决于放在桌子上的钱。在某一个层次,取得钱比取得知识容易。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杠杆”。
卫星网培训服务的销售是一种技术服务销售,钱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是对于这项服务内在价值的理解,和如何让用户认可其价值。这需要销售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但目前这样的人员较难找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对所招聘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人力资源是这个项
准备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00年下半年双威才正式亮相,推出了名为“Turbo 163”的卫星宽带高速接入平台。也是从这时候起,卫星开始作为宽带话题的主角之一粉墨登场了。
几乎每个市场都有先烈。
如果按照进入市场的时间算,双威则不在卫星宽带的阵容之列。个吃卫星宽带接入螃蟹的公司在广东,是广东电信旗下的广东信网通。1999年初,信网通率先在国内推出了高速互联网卫星接入,产品是“星网通”。与当时每月约2万元的DDN上网相比,几千元初装费、月付1000多元的卫星宽带接入不但,而且物美,其400K/s的下载速度在DDN面前毫不逊色。可惜的是,信网通只具备了天时地利,却没有足够的人和环境。在投资人不看好、管理方随之松懈的情况下,信网通夭折了。
用卫星宽带做什么?
据双威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双威出货的接收设备是5000多套。但是,大部分的用户不是接入性用户,而是诸如远程教育、企业专网等类型的用户。据双威代理北京东方盈动公司刘敏娟介绍,她所在公司已经售出双威小站几百套,其中多半不是接入用户。并且,以前很多接入
目前国内VSAT通信业务的小站用户数量由1999年的14838个,增长到2001年的33601个(见图1),也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
VSAT通信业务以其业务类型简单、投资少和收益快等特点,吸引着国内投资和电信运营商的关注,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资金大量进入中国,此领域必将成为投资商的必争之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2001年中国VSAT通信业务总体处于一个增长缓慢的状态,从以下两个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1.新增运营商和新增小站用户数的比较
通过2000年和2001年新增VSAT通信运营单位和其新建小站数量的比较,不难发现:2000年新增VSAT运营单位数量为5个,其建设小站数量为2444个;而2001年新增VSAT运营单位数量为9个,而建设小站数量仅为81个。也就是说,2000年VSAT运营单位几乎是在取得许可证的同时,就开始发展自己的用户,而2001年新增的VSAT运营单位基本上还处于设备选型阶段,尚未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2.运营商增长数和小站用户增长数的比较
从运营单位数量的增长速度来看,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17%,2001年比2000年增长了26%,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整个VSAT通信业务市场中,小站用户总数的增长情况却恰恰相反:2000年的小站用户数量比1999年的小站用户数量增长了64%,而2001年的小站用户数量比2000年只增长38%,远远低于运营单位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 2001年是中国VSAT运营单位业务发展徘徊不前的一年。
这类企业的业务内容基本是为保障总公司的正常运作、提供通信链路,或者作为地面网络的备份。这些企业原多为总公司的卫星通信服务部门,在经济上实行立核算,如联通卫星,如图3所示。这一类型企业的小站用户数量在2000年和2001年也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也属于用户群相对稳定的运营单位。这类企业是真正面向市场的VSAT运营企业,其业务领域广泛,涉及到寻呼、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监控、报业传版、娱乐广播等。这类企业一般没有行业背景,是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VSAT运营单位,在进行各自企业的市场定位时各有特色:有的采取与合作方强强联手、分工明确的做法,只提供数据通信的链路,由合作方负责链路以外的事情;有的则不仅提供数据通信链路,还与某一领域内的客户合作,开发应用、提供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