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认证亦称“质量体系注册”。由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实施评定,并颁发体系认证证书和发布注册名录,向公众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某一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活动。 [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有效性是指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能够达到质量体系认证的预期目的和效果,使得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能够依质理联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科学合理的管控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工作,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使之与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接轨,符合国际市场上对产品的要求。 [2]
具体程序
申请:(1)认证申请的提出、(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检查与评定:(3)文件审查、(4)现场检查前的准备、(5)现场检查与评定、(6)提出检查报告;
审批与注册发证:(7)审批、(8)注册发证;
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9)供方通报、(10)监督检查、(11)认证暂停或撤销、(12)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的“品质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技术”(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仔细阅读过ISO9001标准后,你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个概念,ISO9001标准的确非常全面,它规范了企业内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所有过程,牵涉到企业内从高管理层到基层的全体员工。你也许会想,这么全面而复杂的体系,推行起来一定非常困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