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文关怀的细节设计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要符合环境行为科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美学,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校园导视系统的细节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根据校园人群分布和流动特点合理安排导视牌的位置、尺度,人与视线的距离,还要考虑其安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导视系统与校园人群行为模式的融合。
学校导视牌设计方案
四、体现的校园环境
气候、阳光、植被等环境要素对视觉有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实地调查与模拟导入是必要的。冬秋季节环境多为枯黄的草坪树枝,在环境导视牌的颜色设计上应选择比较显眼的鲜艳色彩,避免黄色系列。
五、符合感官统一的认知心理
识别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四个方面。导示系统也可与识别系统中的视觉、听觉系统综合运用。例如,进入到某一区域,不但见到其视觉提示,也可嗅到植物的各种芳香等,还可听见其不同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带给人的对文化与风格的认知与感受。
今日,当代中国美术走进法国大皇宫,实质是通过艺术走亲访友。作为雕塑展览的策展人,我向法国朋友简要介绍中国的雕塑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初叶以来法国艺术对中国传统雕塑和二十世纪这段西学东渐的历史的了解会加深对今日所创造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雕塑非简单的构筑,非单纯的塑造,它通过形式与内容******结合表现灵魂、记录历史、展示未来。所谓灵魂,非限于艺术家个人,乃至国家与人类。在世界艺术******,许多经典之作足以证明这一点。由于雕塑艺术有着诸多共同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通过雕塑传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代价值观,展示国家文化形象和人民精神面貌,让通过艺术相互交流,认同并彼此欣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使中国雕塑焕发新的生机,在向传统致敬、向全球放眼的求索中,探寻新的审美理想。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崛起,雕塑艺术走向囯际,当代中国雕塑更强调原创力和人性与理想之美。以写意雕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雕塑多元化创造、多种流派、形态和风格并存,彰显了对传统写意精神的挖掘、对西方写实传统的借鉴,和对现代抽象表现的吸收,表达了民族与时俱进的审美标准和理想,是转型期中国雕塑家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体现。近来,中国艺术家以雕塑谱写文明的乐章让世人感受到了民族前进的步伐。
在当今时代,中国雕塑界老中青艺术家正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以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续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史诗。可见这史诗的许多篇章围绕着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主题。其因在于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将丰富人类文化的宝库。对话不仅在古代,更在现代与当代。如果通过凝固的雕塑而让世界感应中囯人脉管中文化血液的流动,感受到中国人对人类的大爱,感悟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通过现实的雕塑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探索并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之路,这便是中国雕塑之路,也是中国雕塑人的梦想。
成都城市雕塑:源于古希腊,泛指矗立于城市公共场合中的雕塑作品。它在楼房树立、路途纵横的城市中,起到舒缓因建筑物会合而带来的拥堵、压榨和呆板、单一的作用,有时也在空旷的场合起平衡作用。而在成都,曾经矗立着许多老成都人家喻户晓的城市雕塑。这些雕塑有些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有些却历经波折,目前仍然矗立在城市某个角落,继续担当着城市的守卫者。对许多老成都人来说,城市雕塑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尽管雕塑口不能言,但透过历史迷雾,许多城市雕塑依然向我们诉说着往事
1、毛泽东塑像:基座高7.1米,象征着党的生日,毛泽东像高12.26米,象征着他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着四川的7,000万人民。检阅台和周边走道及旁边建筑仿佛“心”字,检阅台正中的毛泽东像,就是“心”字正中一点。尽管这是一件严谨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但却成为成都人生活当中熟悉亲近的一座雕塑。
成都城市雕塑
2、保路运动纪念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建于1913年,是当时川路总公司为了纪念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第三批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被朱德誉为“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革命先”的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成都城市雕塑
3、孙中山坐像:坐落在春熙路中山广场前的孙中山铜像是现存成都早的城市雕塑之一。孙中山铜像始建于1927年,在1945年经雕塑大师刘开渠设计并重新铸造,由站到坐。现在,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太师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大纲》凝神深思,高居于中山广场中间,在熙熙攘攘、瞬息万变的春熙路上,是特别的一个标志符号。经常有缅怀先生的景仰者前来举行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