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寺,几乎无不有几、上千年的历史,无不是文物古迹,日语名为“文化财”,而且集古建筑、园林、雕塑、碑碣、书画、楹联、题咏、图书等为一体,实为宗教胜地、博物馆、文物馆、艺术馆、园林的综合体,较之现代新建的那些单纯游乐的园林亭台,无疑要有高得多的文化价值、游览价值,对开展旅游事业,极为重要。
综合了文物、图书、园林、艺术、佛事活动、僧宝于一体的佛寺,是保存、传续东方传统文化精华的为牢固的基地。即仅从游览观光而言,能给予人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熏陶,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课堂。宋儒当年观佛寺钟鼓齐鸣,梵呗清幽,僧众威仪整肃,进退有序,赞叹“三代礼乐,尽在于斯”,从而激发他们复兴先秦儒学。现代人游观佛寺,起码应能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甚而激发有识者继承传统文化、振兴文明礼乐的信愿。
天王殿初多见于净土宗寺院,因为中国的禅宗本不供弥勒佛,但两宋之后中国佛教出现禅净双修的局面,所以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寺院里。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