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
1、 食品安全:
该标准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 起源于HACCP基本原理的应用。
2、 环境保护
该标准包括良好农业规范的环境保护方面,是为将农业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低而设计的。
3、 职业健康、安全和福利:
该标准旨在农业范围内建立国际水平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以及社会相关方面的责任和意识,然而它不能取代于对组织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审核。
4、 动物福利(适宜时):
该标准旨在农牧业范围内建立国际水平的动物福利标准。安全、质量、环保、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农业生产经营者:代表农场的自然人或法人, 并对农场出售的产品负法律责任,如农户、农业企业。
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合体,该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合体具有合法的组织结构、内部程序和内部控制,所有成员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注册,并形成清单,其上说明了注册状况。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和每个注册农业生产经营者签署协议,并确定一个承担终责任的管理代表,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加农户组织。
为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农产品出口,填补我国在控制食品工厂生产源头的GAP农作物和畜禽生产领域中GAP的空白,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2003年4月国家认监委提出在我国食品链源头建立“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
2004年,国家认监委组织质检、农业、认证认可行业启动了GAP标准的编写和制定工作。
2005年12月31日发布GB/T 20014《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涵盖大田作物、水果、蔬菜、牛羊、奶牛、猪、家禽等产品,该标准在2008年和2013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1月24日,国家认监委发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国家认监委2006年第4号公告),用于规范认证机构开展作物、水果、蔬菜、肉牛、肉羊、奶牛、猪和家禽生产的良好规范认证活动。
我国的GAP标准的建立考虑了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将认证分为2个级别。认证与GLOBAI。GAP的要求一致。二级认证考虑了我国实际农业生产要求。标准体系的创新既了GAP在我国的适用性,也为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奠定了基础。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意义
良好农业规范( GAP)的认证在破解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的同时,推进我国农产品认证与国际接轨进程,促进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为完善我国“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生产链,落实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的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实施良好农业规范( GAP)认证势在必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良好农业规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环境、治理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如GAP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经GAP认证的产品,因其和安全性,在市场上销售时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GAP关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农场明确健康安全方针、遵循卫生规范、实施劳动保护和福利等,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GAP关注环境保护,要求生产者遵守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营造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良性生态环境,协调农产品生产和环境的关系,减少污染,保护农村环境,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要求制定农场管理计划,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污染风险;拟订改善农场环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保护动植物;落实垃圾管理计划,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防止空气、土壤和水被有害物质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