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阶段如出现问题,将会降低招投标及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如使用额定设计,虽然可以在设计前整合全部资金,使资金可以合理分配,但应用中仍然会存在资金应用不详的问题。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设计阶段,可以将全部数据整合,明确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避免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造价发生冲突,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因此,需要发挥出科学技术协同设计模式的优势,在建设中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将造价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图纸管理尤为重要,因此要做好设计图纸的管理,要求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建筑的结构设计能够符合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国家的安全规定。上述工程设计标准中有明确要求,技术人员根据总建筑高度采用三角高程、钢尺丈量法、前方交汇、手持测距仪等测量方法,该建筑整体高度超过30.5m,因此进行两次测量,以此减少设计过程中的误差,要求两次误差值<10cm,后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满足建筑的实际需求。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进行方案设计、成本预算、核算技术指标,并编制成为成本目标。比如,在主楼部分和地下室部门,利用混凝土、钢筋、目标、砌体和抹灰等量需要进行核算,并设计标准,加强与审批部门的联系,使得这些审批都可以顺利通过,终将设计施工图提交给工程部,完成现场材料的定板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不断完善施工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错误和遗漏的地方,并随时进行检查和问题的解决,对项目的变更部分,应明确变更的原因,并对项目变更成本进行预估,使得设计变更和签证程序可以完善。还应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质量。比如,在石方工程中,可以在施工现场的平衡,在桩基工程中,应加强对技术的分析。选择与施工现场承载力相符合的桩型。对消防、空调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对景观工程应做好材料的选择以及硬景与软景的搭配。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对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跟踪,使得整个设计工作可以更符合实际。设计人员应和设计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和分享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意见,并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设计关键点进行控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各个关键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比如,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满足规范要求,对于消防和前室的设计、楼梯段的宽度和高度、防火门的位置等设计,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达的意思也是如此。再好的技术人员,如果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也不能够建造成真正的、合格的建筑产品[3]。相反,使用不合适或者质量不合格建筑材料会使建筑产品的结构性能发生不利改变,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使用恰当的绿色建筑材料,就能够建筑实际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