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胃容物的主人是距今1.2亿的格尼蛙(Genibatrachus),它身体长度约7.5厘米,头骨长2.4厘米,整体保存非常精美,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侧上颌骨都有大约50个排列紧密的小牙齿,而其保存良好的身体软组织轮廓描绘了一只硕壮的蛙类:身体宽大,厚实,大腿肌肉强壮。
邢立达等学者对该格尼蛙胃容物进行了详细研究,蛙类胃容物中的蝾螈类骨骼清晰可见,保存了头骨、脊椎和部分前肢,后肢。这顿晚餐的骨骼从蛙的左肩带下延伸到蛙的左侧的前脊柱区,并从腹侧穿过蛙的腰带区到尾杆骨。蝾螈的尾巴沿着青蛙腹部右侧卷起,但远端却没有保存。
“从骨骼形态学上,比如从身体比例,脊椎形状和肢体形态来看,这件胃容物可能可以归入诺敏螈(Nuominerpeton)。”苏珊·E·埃文斯教授表示。这也是化石产区发现的蝾螈类,一种类似小鲵科的物种。我国目前具陨石鉴别能力的机构除了国家相关科研单位还有湖南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不参与任何交易,为我国合法第三方鉴定机构,对疑似陨石采用仪器无损化学成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家相关各国陨石数据比对,从而准确科学得出结论。证书得到了人士及社会各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