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进健全系统是实现仪器测量和检测有效监督的重要依据;仪器仪表,校准,检验和监督管理包括:仪器校准和检测立法,统一仪器测量和校准单元,测量方法的建立,测量和检测仪器的实现和测量结果的控制完善法律仪器和测量技术机构和测量实验室管理。
4,加强计量测试人才队伍建设是衡量和校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测量和校准行业的发展中,校准和测试人才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测量和校准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一批敢于发展,敢于创新,悄然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5.巩固测量和校准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是做好测量和校准的必要;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首行测量和测量。随着校准和校准的发展,需要首行研究。计量和校准的科学研究水平决定了计量和测试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计量的‘计’其意一是核算:计时、计量(liàng);二是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计、湿度计。‘量’作为量(liáng,动词)时,其意一是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二是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度量衡;‘量’作为量(liàng,名词)时,其意一是数的多少:数量、质量;二是古时计量物体多少的容器,如斗、斛之类。说 ‘计量’,应当从‘度量衡’说起……”在9月1日2014年全国“质量月”启动仪式系列专题讲座之一“计量——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基础”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从计量的本质特性出发,结合源远流长的度量衡历史,深入浅出地阐述计量概念。这一别开生面的开场,如一缕清风扑面而来,使全场原本稍显沉闷的学术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广大听众为之振奋。
“求,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是计量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方向院长踌躇满志地表示,今后国家计量院将秉承“保持国家高测量能力、满足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支撑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迎接新领域新技术挑战”的使命,充分发挥和平里、昌平两个院区不同的特色和作用,聚焦于复现并不断提升SI基本量量值水平,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计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研究并完善测量理论和技术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溯源性;开展复杂系统、多参量综合测量技术和应用研究,提升现场、多参量校准能力;攻关极端条件和极端量的准确测量技术,不断提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仪器检测,仪器校准,仪器计量,仪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