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设计主要包括抬梁式与穿斗式两种结构形式,应用于不同风格的古建筑,能够表现出别样的建筑特色。古建筑设计中的抬梁式是在柱顶搁置梁头,梁头上置檩条,梁上再置瓜柱用以支撑较短的梁,由此叠置而上,可获得更大的空间,这是官式建筑的常用构架。而穿斗式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用纵向的穿枋和横向的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檩条直接落在柱子上,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具有用料少、整体性强等特点。
古建筑设计装饰时,必然要走好全体防水工程,假如室内防水工程不及格的话,会形成地上渗水,然后影响住宅环境。防水的工序与技术都不混乱,只需按照操作步骤施工就可以了。中国古建筑防水有“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理念,说到“排水”,古人是从屋顶下功夫,然后才是沟渠暗排。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有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上,很自然地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设为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则设有翘起的飞檐。瓦是从西周开始出现,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瓦是用泥土做成坯子,然后焙烧而成,表面不上釉,成为青瓦、布瓦、片瓦,上釉的则是琉璃瓦。一般屋面使用较多的有筒瓦、板瓦、勾头和滴水等。
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沉淀了美学、科学、哲学的,中国传统古建筑有些保存上千年也不倒塌,是有其科学性的。梁柱的关键性支撑以及斗拱的力学功能,榫卯的韧性连结使木构建筑有很大的柔性,和非常好的抗震性能。尤其外形鲜明的大屋顶,其曲面不仅有美感,而且了排水效能。关键的是,它的设计与光照有一定的角度讲究,的设计师总可以找到冬天取得大太阳光照和夏天小太阳光照的平衡点。
在党的十七大、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关于中国城乡建设的原则——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这已经为中国民族建筑指明了方向,“设计者一方面要保护已有的古建,另一方面要新建的建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与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吻合的,是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信号。对于这些年出现在建筑领域的怪象,设计队伍和人员应该及时调整思路,同时也要注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
做为古建筑设计者的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并不是将传统的装饰构件作为一种符号,一成不变地运用到建筑中。很多建筑圈内的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空间的要求不同,功能性、审美性和价值观等都发生了的变化。因而要对传统与现代共存、新与旧相统一的空间环境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在使用传统建筑工艺建造现代建筑时,要“得义忘相”,不拘泥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