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食品生产用水直接进入食品中,水质检测不合格,有可能就会造成终产品的不合格,另外,相关部门的要求厂家定期进行水质送检等,对于做管理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不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是不满足体系要求的,并且一旦发生终产品的不合格,就是影响企业效益,但在食品企业不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却屡见不鲜,企业负责人的食品风险意识明显不够。
食品企业在向认证机构申请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候,认证机构会要求企业提交资料评审,评审通过后预安排审核的日期。
正常情况下,企业在提出认证申请的时候,应该是体系导入已经差不多了,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资料应该都没有问题的。
目的
确保员工健康,预防产品免遭污染。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管理。
控制的危害:性疾病、微生物
职责
办公室负责实施、监督。
工作程序
要求公司生产人员(包括检验人员)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其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相关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凡从事生产的人员经过体检合格,持有者方能上岗。
办公室每年**体检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全体员工每年体检一次,办公室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控制好患病或外伤或其他身体不适的员工,他们可能成为产品微生物污染源。
凡患有碍产品卫生的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及带菌者、性痢疾、化脓或渗出性脱屑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不得参加直接接触生产加工。痊愈后,体检合格后可重新上岗;
生产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产时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卫生操作规定;
进入生产现场人员应按要求*衣、洗手
办公室**卫生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和做好培训记录,记录存档。
监督
办公室、生产车间负责人负责人员卫生和健康状态的检查。
办公室负责定期核查员工明
生产车间负责对操作者的健康状况、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管理人员监督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工作服、鞋帽是否穿戴正确,是否化妆,个人卫生是否清洁,有无外伤,是否按程序进行洗手消毒。
纠正措施
没有的员工立即调离直接接触产品的岗位。
有性疾病或受手部伤员工不能进入车间,要停工接受直到康复方可重新上岗
采用交谈、抽调文件、记录、现场观察等方式与审核方进行沟通。主要就生产的组织、实施、过程的、电池半成品的首检情况反馈、后续的跟踪验证等方式,尤其是改进情况进行了沟通。鉴于对上述审核发现,审核员采用逐级沟通的方式,即与现场人员、车间管理人员沟通、公司的管理者进行沟通的方式,将相关的审核发现一一讲明,并将上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相关利害关系明确,企业认为达到了规范管理的目的,欣然接受。
企业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一直关注企业管理体系改进情况,积极与企业沟通,就企业的其他疑惑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半年多以来企业也带来了好消息:
1.企业在明确产品和FH 接口基础上,区分产品来源,经过产品认证的按产品销售,利用差异化销售手段,带来了不菲的销售额;
2.从审核组提出的“抓**,以点带面”思路中,整理出了粉+旅游的销售渠道方式,利用金寨红色旅游主导方向,积极**公司本地特色产品--粉系列,打通了上海旅游通道;
3.审核组协助企业梳理体系文件的工作方法,给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企业内部管理规定也在积极改革,学习“以点带面”、“明确接口”的方式,稳妥逐步的推进,降低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分歧。
4. 企业认识到记录的重要性,不是在全、多、广,而在于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满足食品安全要求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与重要性,并为此做出贡献。
d)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