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体现主要表现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形态上具备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
特色小镇出现房地产化苗头,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的传统路径依赖。缺钱,认为抢到特色小镇这顶“帽子”,就有项目、来钱快,效果。企业缺地,以特色小镇名义拿地容易,成本低。二者一拍即合,于是,各地出现一批康养小镇、体育小镇、文旅小镇,有的大干快上造景观、炒概念,有的不具备产业基础、盲目“跟风”,有的大包大揽,把特色小镇当作融资平台。然而,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新镇可能会变“空镇”。前些年,一些地方城镇化“摊大饼”,就尝到了这样的教训,现在该引以为戒了!
针对这一现象,日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叫停”特色小镇过度房地产化,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防止加剧债务风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各部委关于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培育建设的精神,按照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多元化主体同心同向、共建共享,配合当地做好特色小镇培育、监督工作,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规划制定、搭建平台,树立典型,有序激发市场活力,使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发展的过程,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会同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雷锋传承专项基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正式推出实施《特色小镇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特色小镇认证实施规则》,共同筛选并确认一批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为地方提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及认证服务。
如何衡量小城镇的建设是否宜居?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是对小城镇风貌与建设特色的要求。是对城镇风貌特色的要求,依据研究,将城镇风貌分为整体格局与空间布局、道路路网、街巷风貌、建筑风貌、住区环境等5个指标,评价小城镇风貌特色。其次,标准对镇区环境(公园绿地、环境卫生)以及镇域内美丽乡村建设两大项提出了相关考核要求。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载体,对此给予25分的评分权重。
如何衡量小城镇的设施服务是否便捷?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是特色小镇的基本要求。小城镇设施服务的标准较为成熟,依据以往经验,标准从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三大方面考核小镇的设施服务便捷性。同时,注重对现代服务设施的评审,包括WIFI覆盖,高等级商业设施设置等指标。此大类是特色小镇的硬性要求,给予20分的评分权重。
特色小镇认定标准经过首批特色小镇认定工作的检验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内容:
一是避免评选出的镇都是“”型的镇,而使“单打”特色镇不能脱颖而出。
二是标准进一步强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路,在评审程序复杂性的前提下,避免其过于弹性化。
三是标准中定量的指标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加符合特色小镇的实际。
特色小镇认证
、特色小镇具备的优势点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产业定位,方向明确,避免同质化竞争。
2.形成特色产业人口解决就业,增速农村发展效果。
3.发展潜力是否具备产业竞争优势,具备产业链优势。
4.产业发展是否地方资源禀赋相符。
5.规模与范围符合建设用地的标准。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1、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
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
2、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
3、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 住房舒适美观
4、公园绿地贴近生活、贴近工作。
5、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6、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