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John Markmann)分享了丹麦格陵兰岛冰面融化和中国气温的变化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水资源和能源挑战,格兰富提供性解决方案,通过持续创新、优化供应链和扩大伙伴关系,帮助客户优化水资源能源管理,助力可持续发展。马克漫介绍,格兰富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获得了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的全面认证,同时被认证的还有格兰富2030年减排目标。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更为直接的控制指标,打破了能耗双控指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能够更好服务我国“双碳”战略。
虽然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
"完善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制度有利于低碳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或绩效挂钩机制,可保障相关工作有效执行。
如华能集团出台集团层面的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四个统一原则)开展从纲领性文件到实施细则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系统建设,包括《华能集团CDM管理办法》、《华能集团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华能集团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华能集团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华能国际(华能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交易及履约、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要求。中国神华建立了覆盖碳排放、能源消耗等主要指标的ESG目标管理体系,将ESG指标纳入管理层和所属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推动企业低碳目标实现。"
"近日,能链智电(NASDAQ:NAAS)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简称SBTi),并提交科学碳目标承诺,现已获得SBTi组织确认。这标志着能链智电成为中国加入SBTi并提出承诺目标的新能源充电服务企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能链智电基于1.5℃路径设定科学碳目标,承诺到2030年,范围1(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企业购买能源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基准年2022年减少42%,并有效测量和减少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量,助力实现1.5℃全球温控目标。"
"ESG标准可以帮助投资者筛选潜在投资对象,规避因环境、社会或治理等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应用ESG标准成为投资领域的一个趋势,以实现负责任投资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大的 250 家企业中,有 96% 的公司公布了其可持续发展绩效,全球 80% 的 N100 公司发布了其可持续发展报告。连通性和流动性增强、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消耗、快速扩张等大趋势因素影响着组织的实际运营。消费者、投资商、员工和社会等利益相关方要求组织不仅仅是满足法律要求,而是对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的真正承诺和产生积极影响。这需要组织积极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将SDGs融入其业务模式和创造价值。"
全球对企业 ESG 监管政策呈逐年上升态势。ESG 在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 年之前,各国的监管政策以鼓励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投资机构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 ESG 风险和机遇。鼓励机构增强内部的 ESG 能力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搭建内部ESG 数据库、评价体系和研究体系。2015 年之后,监管对 ESG 信息披露的要求趋严,监管开始逐步强制要求企业、投资机构对 ESG 信息进行详细披露,且披露的范围在扩大和细化。如香港联交所于 2015 将披露准则从自愿遵守提升到“不遵守就解释”;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建议是否考虑了可持续性因素,也采取了“不遵守就解释”原则;伦敦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进行 ESG 信息披露时,不仅提出披露定性环境治理要求,还需要披露定量碳排放指标。对机构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内部的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对价值链上被投企业的赋能,要求机构履行股东权益,定期与企业做 ESG 层面的深度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审慎地行使投票权。通过深度参与,推动被投企业将 ESG 纳入到实际经营和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