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九十年代管理哲学领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为了提高市场渗透力并增强竞争力,组织开始将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为了有效的竞争,企业应该关注:什么是自己做的好的,以及什么可以增加自身价值。明显的例子就是大量的软件公司在保留软件的设计、规划、营销功能的同时,将编码(coding)工作转移给海外(offshore)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印度、台湾等地的公司。
根据仁通科技对IT外包服务的研究数据,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可实现IT外包服务可达到企业管理资源的43%,大型企业略低一些,可以达到39%,在实践运作中可能会降低一些,在仁通科技的实现IT及办公后勤托管的客户中,有97%以上的客户通过IT及办公后勤外包实现了15%—25%的成本的节约,这样算下来,中国IT外包的实际市场规模可能还要大,这样算下来,IT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在2012年将突破1000亿。
负责外包的高层IT经理,以及外包供应商,正在竭尽全力寻求新的合作方法来提果。正如EDS前技术规划总监Mike Bauer所说:“人们对外包的兴趣已经从成本抑制和成本削减转移到业务增长和增加市场份额。”
外包允许公司将注意力集中于更广阔的业务问题,同时掌握外部所提供的运作细节。对很多公司,外包的关键原因仅仅是,有一些“如何来做的(how to do)”的问题耗费了管理层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一旦将这些问题外包给外部,管理的效率和成本都大大改善。
通过化的特性,外包供应商导入扩展的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组织与这样的供应商合作,就获得了这些的技术、工具和能力的使用效益;企业甚至可以获得更多结构化的方法、流程和文档,和重要的竞争优势。
需要特定开发或者修改的应用常常会在短时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于是组织需要在短期内使资源突然上升和下降,这显然成本高昂。此时,外包是好的选择。例如,Y2K问题,以及公司平台转换的问题。
外包减少了投资资本金于非核心业务领域的需求,这使资本金在核心领域更可用。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就非核心领域的投资显示回报率,外包也提高财务绩效的表现。
外包包括了资产从客户向供应商的转移。现有操作中使用的器材、设备、交通工具和特许权等都具有价值,在出售给供应商的过程中必然创造了现金流。
公司外包可能是因为组织内部缺少特定资源。比如,如果组织正在扩展其运作,尤其是在新的地理领域,相比较从底部逐步培育业务能力,外包是更可行和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