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认证通过 CCC证书吊销恢复 CCC证书暂停恢复 CCC认证包样品通过 CCC审厂通过 CCC年审通过 CCC
3C认证的全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是中国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3C认证要求有以下几点:
要求一:凭营业执照(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体户也可以)才能申请3C认证,自然人凭自己的身份证是无法申请3C认证的,而且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包含您这次需要申请3C认证的产品。
要求二:工厂要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所谓基本生产条件是指工厂依赖自身的生产条件能把产品组装或生产出来,是对生产方面基本的要求。
要求三:送检产品需通过相应国标的检测,这是3C认证重要的一个步骤,即企业需根据3C实验室的要求准备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
3C证书失效后,之前生产的产品还能销售吗?
一般来说,CCC证书异常状态有三种,分别是证书被注销、暂停或撤销,三种均为失效状态。在实践中,因CCC证书暂停的情形远多过被注销和撤销,所以“暂停期间产品继续出厂销售”的案例更为常见。
国家认监委曾在2007年的两份批复(函)中表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被暂停期间,证书所有人(企业)不得凭该认证证书继续出厂销售认证证书所覆盖的产品,否则将被认定为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的行为,可以依照《认证认可条例》相关规定实施处罚。”2008年6月24日,认监委又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明确了达到证书注销、暂停、撤销的情形和后续管理要求。
关于注销:“自认证证书注销之日起,不得继续出厂、进口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已经出厂、进口的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关于暂停:“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应视为无效,暂停期间内不得出厂、进口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对于已经出厂、进口的认证证书覆盖产品,认证机构须根据证书暂停原因评价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质检部门进行通报或采取相应措施。”
关于撤销:“自认证证书撤销之日起,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认证机构须根据证书撤销原因评价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质检部门进行通报或采取相应措施。”
所以在一般公众(包括部分市监人员)印象里,只要CCC证书被注销、暂停或撤销,自证书失效之日起,对应的产品一概不得继续销售。
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17号)第二十九条规定:“获证产品被注销、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的,认证机构应当确定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类别和范围。自认证证书注销、撤销之日起或者认证证书暂停期间,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不得继续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那么认证机构如何确定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类别和范围呢?
通常来说,认证要求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产品标准、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能力要求等。
认证证书被注销、暂停或者撤销(以下简称证书失效)的原因有可能是获证产品不符合认证要求,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 获证产品存在缺陷,导致质量安全事故;
◆ 跟踪检查中发现获证产品与认证委托人提供的样品不一致;
◆ 认证证书暂停期间,认证委托人未采取整改措施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
◆ 认证委托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认证证书;
◆ 产品适用的认证依据或者认证规则发生变更,规定期限内产品未符合变更要求;
◆ 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跟踪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
◆ 监督抽样检测不合格;工厂检查不通过等。
认证证书失效也可能不是因为获证产品本身不符合认证要求,还可能是因为:
◆ 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认证委托人未申请延续使用;
◆ 获证产品不再生产;
◆ 因季节性生产、订单等原因,认证委托人申请主动暂停或注销等。
总结
如果是因为获证产品不符合认证要求导致证书失效,证书覆盖的产品类别和产品型号均应被视为不符合认证要求。从风险小化角度考虑,产品即使是在证书失效前生产的,也均应被视为不符合认证要求,所以不得继续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证书一旦失效,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不得继续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出厂”和“销售”呢?
“出厂”可理解为生产领域的活动,“销售”可理解为流通领域的活动。
《认证认可条例释义》中解释:“出厂的行为是指未经认证的目录内的产品的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如销售、安装、使用、赠予等行为,其行为的后果是导致未经认证的目录内的产品有被消费者和用户使用进而导致危害发生的可能”,可见出厂是指产品的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产品离开厂区范围。要留意赠予,甚至是把产品给用户免费使用,都属于产品出厂行为。
“从一般公众的常识角度理解,‘销售’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行为,往往并不以相关商品‘已经实际售出’或‘所有权发生转移’作为界定原则,只要销售者购进了实际未经认证的商品,且商品一直处于‘待售且可售’的状态,不论商品存放在柜台还是仓库,都可以认定销售者存在‘销售未经认证产品’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