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加上环境因素,如灯光、噪音、异味等,会更加心烦意乱。且越排除,对环境越敏感。这是失眠状态下常见的问题。
为什么同样环境下,其他同学可以入睡,而有些同学却睡不了?因为有抑郁、焦虑和强迫思维。
如果老师,家长只是说,不要紧张,不要想多了,不要冲动……那都是废话。
因为你说的,他都知道,而且全部尝试过了,就是做不到。
所以类似问题导致的自杀或逃学也有可能,因为现实的压力不足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应——严重失眠、怕光,注意力不集中,除非心里另有其事。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焦虑不安,莫非遇到了的心理矛盾?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做了一些分析和推理。
为什么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会对光线如此敏感?
结论是:类似这样的孩子有抑郁和焦虑倾向,伴随严重的强迫思维。
其异常表现,是因长期压抑内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其实,落后的孩子都是有苦难言的。前面有刀山火海(不堪重负的学业和伤心的校园),后面有穷凶极恶的“鬼子”(不懂家教的家长),夹在中间的孩子难啊!
学习就跟牛吃草一样,记忆就跟牛的反刍一样:吸收——复习和消化——分享……
这是学习的全过程。
完成这个循环,记忆就会一次次加深。
为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强化,后恶化为精神分裂?就是因为记忆被加深。
秋水理论根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播种”五个植物生长的环节,解释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孩子的教育,一个是要提升学习的正向积极的记忆,比如知识的记忆,恩情的记忆;弱化负面的记忆,比如仇恨,自责,关注自己的缺陷。
可以用钱丹塞恩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