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检定/校准周期时间?
检定务必按在我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检定周期时间执行, 而校准则由实验室依据具体应用状况自主明确。
检定资格证书是根据《检定技术规范》要求的周期时间实行, 只需是开展检定则务必严格遵守。
CNAS-CL01∶2018中7.8.4.3要求:校准资格证书或校准标识不可包括校准周期时间的提议, 除非是已与顾客达成共识。换句话说, 校准周期时间由实验室具体应用状况, 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发展和数值的标准自主明确。那么, 如何确定校准周期时间呢?
务必遵循两根对立面基本准则
(1) 在这个周期时间内检测仪器**过容许偏差的风险性尽量较少;
(2) 经济发展有效, 使校准花费尽量至少。
为了较好地寻找以上风险性和花费二者均衡的相对值, 务必应用合理的方式, 累积很多的测试数据, 经剖析科学研究后明确。
各实验室的运用状况各有不同, 若不用差别地一律机械设备地依照校准技术规范要求的周期时间开展校准, 难以确保全部仪器设备在校准周期时间内全是靠谱的。因而, 务必依照仪器设备的具体应用状况明确校准周期时间。但因为具体情况非常繁杂, 无法肯定恰当地明确校准周期时间, 因而只有规定大致恰当、有效, 使具体情况较为健全、科学合理, 较为经济发展有效。
明确校准周期时间的根据
计量校准含义: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
其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
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
。校准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校准还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校准的基本要求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环境条件:
校准如在实验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
2)仪器:
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
3)人 员:
校准不同于检定,进行校准的人员应经有效的考核,并**相应的资格证书,
只有持证人员方可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是被承认的。
JJF1094-2002规定了U95/MPEV≤1/3只是一个基本原则,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对于不同领域,风险较大,有特殊要求的,如涉及安全的压力表、报警器等测量仪器,以及用于仲裁鉴定、型式评价或其他重要的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时,必要时可以取U95/MPEV≤(1/4~1/10)。考虑风险、效果和成本的平衡后,确定好比值,再按上述评定依据开展被校测量仪器校准结果的有效性评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