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由于传世和出土实物极少,是中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株奇花异葩,它傲视群芳,领风骚,世人赞誉它的珍贵和价值远在所有彩瓷之上并不为过。
提起宣德五彩,曾经是陶瓷史上的一个谜。据《博物要览》记载:“宣德五彩深厚堆垛”。在明人王世性《广志绎》卷四中有:“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浅淡”的记载,在高濂《燕闲清赏笺》亦载:“宣德五彩又若坐镦之美,如漏空花,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五彩实填,绚丽悦目”。可见,早在明人笔记中较多地记载了宣德五彩瓷器。然而,长期以来因缺乏实物而使宣德五彩的争论长期得不到解决。围绕宣德朝有没有五彩一说,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1984年,摄影家王露女士于西藏迦寺偶然拍摄到两件宣德五彩官窑碗的照片,引起文物出版社编辑胡昭静女士的注意,经耿宝昌老先生鉴定确为宣德官窑器之后,又加上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又出土了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让宣德五彩之争更为明了。这个谜才得以揭开。从此也对成化斗彩的起源又有了更新的认识。斗彩起源于宣德成熟于成化,已经有了实物证据。
叶佩兰编著的《五彩名瓷》一书中关于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的论述和配图:
配图为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一书把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命名为斗彩
鉴定出手李经理:/
宣德五彩,可以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也有人称之为纯釉上五彩),是指在已烧好的白釉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再入窑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瓷器品种。釉上五彩瓷器的绘画中含有红、绿、黄、兰、紫等釉上色彩,而不含釉下青花。青花五彩,是指先用釉下青花绘一部分纹饰,上釉后入窑烧制,出炉后再用红、黄、绿、紫等多种色釉绘制另一部分纹饰再入窑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瓷器品种。
宣德五彩中釉上五彩与青花五彩的主要区别在于绘画界面中有无釉下青花。如果有,就是青花五彩。如果没有,就是釉上五彩。
宣德青花五彩瓷器,近些年在全世界公认的有三件:除一件为与景德镇明珠山御窑厂出土的宣德五彩鸳鸯莲池盘残件外,另两件为西藏萨迦寺收藏的五彩鸳鸯莲池碗完整件(见下图)。
萨迦寺收藏的明代宣德青花五彩河莲鸳鸯纹碗,在1999年北京举办的《雪域明珠——西藏文化展》中展出过。此碗高9.6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7.9厘米,撇口、弧腹、圈足。说它珍贵,因为它使我们领略了明代宣德五彩、斗彩的真面目。明《博物要览》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可1982年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说宣窑五彩“究竟指哪一种实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由此可见,宣德五彩瓷器长期以来未见实物,人们心中谜团萦绕。然而,1984年这只碗被偶然发现于西藏萨迦寺中,后被确认为明代宣德官窑五彩器,其意义不言而喻。
器物口上有藏文纹饰
仔细欣赏此碗,碗的外壁口沿处是青花绘制的云龙纹,腹部为青花、五彩绘制的鸳鸯、河莲纹,两组图案由青花双线隔开;内壁口沿有一圈青花藏文纹饰,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内底有青花、五彩鸳鸯河莲纹;外底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款,其中“德”字,照习惯无中间一横。青花色泽,根据图案需要浓淡不一;五彩为红、黄、绿、绛紫等色,触摸有凸感。鸳鸯的头、翅等处都是以釉下青花勾边,然后釉上添彩,显然是斗彩的特征,此碗集青花、五彩、斗彩于一身。1988年在明代瓷业中心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出土一件宣德款斗彩鸳鸯荷花盘,盘口也有藏文纹饰一周,其颜色与萨迦寺藏的这只碗大体一致。
该碗是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历史见证。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寺庙,于1073年建于后藏仲曲河谷。萨迦派的第四祖贡噶坚赞(1182-1251年),因通晓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而有萨迦班智达(萨迦大博士)之称。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他应蒙古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邀请前往西凉(甘肃武威)讲经,他直接导致了元代中央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体制,是奠定西藏地方直辖于中央政权的历史人物。他去世后,其侄子八思巴(1235-1280年)为萨迦派第五祖,在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兴起以前,萨迦派成为藏传佛教各派的中坚。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将卫藏十三万户交其管理,宗教兼摄政治。从此西藏历史上出现了政教合一制度,也是元朝中央在西藏施政的开端。
鉴定出手李经理:/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在西藏的统治,对藏传佛教的仍然采取优礼政策,给萨迦派的重要人物各种封号。明太祖朱元璋封萨迦派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明成祖朱棣封萨迦派喇嘛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封思达仓大喇嘛为辅教王,各赐印诰。萨迦寺收藏的这只明代宣德青花五彩碗,应是明代官窑专为西藏烧制的,当属朝廷向萨迦寺的赏赐品。从磨损程度看,此碗曾被长期使用过,是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重要实物见证。
瓷器年代的鉴定与窑口的划分,是研究瓷器发展史的基础。瓷器窑口的归属是要根据对古窑址调查与发掘结果来判定的。瓷器年代的鉴定要根据墓葬出土的瓷器,特别是纪年墓葬出土的瓷器,把它们作为标准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结果作为依据的。两者的相互印证,是解决瓷器窑口(产地)与判断时代的科学方法。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遵循着这一科学方法,对全国南北各地古代瓷窑遗址进行了调查,对重要遗址还进行了发掘。同时又对全国南北各地出土带纪年的瓷器,也用“类型”学排比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为解决瓷器的窑口(产地)与断代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明清瓷器墓葬出土较少,具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就更少。因此,墓葬出土瓷器不足以作为我们断代的依据。明清瓷器又不像唐宋瓷器那样具有较固定的标准,断代要求需要更细化,瓷器的品种相当繁杂,并且还有一个后代继承前代的连续性问题等等。因此,对明清瓷器鉴定做到很地断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又加上现在“假古董”充市,鱼目混珠,真伪难辨。所以,明清瓷器鉴定就成为目前较难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宣德朝虽时间很短,但瓷器生产成就,除青花、釉里红、红釉、兰釉瓷器外,五彩瓷器的创烧,更是它的成功佳作。由于传世下来的实物而未被人们所认识,尽管明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没有实物来加以印证而长期存疑。
宣德五彩色彩丰富,呈色浓艳,除青花外有红、黄、绿、紫、白、黑等多种,而每种色彩又有深浅不同之分。如红有深红与浅红,黄有深黄与浅黄,紫有深紫与浅紫等的变化。这应当是宣德五彩有别于斗彩与以后的嘉、万五彩的一个大的特征。
西藏萨迦寺收藏的五彩鸳鸯莲池碗与景德镇明珠山御窑厂出土的宣德斗彩盘(考古目录中称斗彩),显然与上述宣德五彩在色彩效果上明显不同。从这些宣德五彩的色彩丰富,呈色浓艳以及各种色彩深浅之变化上看,正是文献中所记载的“堆垛深厚,华若云锦,绚丽悦目”的宣德五彩。因此,这些未被认识的五彩瓷器,才是真正明人在文献中提及的宣德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的又一重要发现:2015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一位老人提着一个编织袋来到洛阳古瓷鉴藏博物馆找陈树威馆长,自称是大书法家王铎的后裔,他说从自家旧宅里发现一个陶罐,陶罐里装有瓷片,想请陈馆长看看是那个年代的。他从编织袋中把陶罐拿出来,果然看到陶罐里还有瓷片。经陈馆长鉴定,陶罐是汉代的。当把瓷片拿出来看时,让陈馆长和在场的人吃了一惊,竟与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纹饰相像。这难道是宣德五彩?随后对残片作了拼对,基本完整,但缺少7小块。接下来,陈馆长对该盘作了认真的鉴定,并从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一书中找出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出土的“大明宣德年制”款五彩鸳鸯莲池纹盘图片进行详细比对,从而得出结论,这就是新发现的宣德五彩鸳鸯莲池纹盘,是真品!太让人兴奋了!
新发现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细图
鉴定出手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