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平面布局,传统习惯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座建筑而言,构架的合理组合和艺术加L使动能与结构达到和谐统一;台基与柱的侧角,墙的收份配合,从外观上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感;各间面阔采用明间略大的尺度,使房屋显得主次分明;流畅反翘的翼角,能给人种舒展飘逸的感觉。至于群体建筑,或以轴线为主或采取“廊院”制。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虚实对比曲折多变,繁而有序,更能展现雄伟壮观的恢宏气势。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是没有施工图。因此,匠师们在实践中创造出一种简单、易懂、实用的测量工具——枚杆,这是一种用木质坚硬不易变形的木料制成的、建筑房屋的特制尺子。一座建筑的面宽、进深及各部位构造的尺寸,各个榫卯事先全部计算出并刻划在杖杆上,这就是建筑物高宽大小的总杖杆。分杖杆是各部大小物件的分尺,并以总杖的尺寸为基础制成。
一座台基的长、宽、高、低是由建筑物的规模决定的各部尺寸受房屋的出檐深浅和柱径大小制约。因此,无论哪种形式建筑,一般情况下先定面阔后定进深。确定面阔的方法和程序是:根据材料定檩长,按照檩长定明间面阔根据明间面阔定其他各问面阔(明间面阔须大于次间面阔,次间面阔要大于或等于梢间面阔梢间面阔要大于或等于尽间而阔)。从而得到建筑物通面阔。有了通面阔尺寸,台基的宽度就可以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