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年产50万平米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片0
  • 图片1
1/2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安徽省xxxx发展有限公司
年产50万平米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年产50万平米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安徽省xxxx发展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厂址选定在安徽省合肥市xxxx区xxxx路与xxxx路交口
1.1.5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金额为600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为55000.00万元(土建工程费用为15127.1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36255.60万元,土地费用为2204.55万元,其他费用为336.49万元,预备费1076.2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5000.00万元。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10500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85909.09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3689.23万元,年均净利润为10266.92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4791.32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3422.31万元,年均上缴城建费及附加479.1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82%,投资利税率31.6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5.76%,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19年。
1.1.6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装配式住宅系列产品50万平方米。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46.97亩,总建筑面积117302.50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工程类别 工段名称 层数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备注
1、主要建筑工程 生产综合楼 6 1390.00 8340.00 1层为食堂、
3-4层为办公,
5-6层为厂房
生产实验楼 6 1600.00 9600.00
1#厂房 5 880.00 4400.00
2#厂房 6 3016.67 18100.00
3#厂房 6 3750.00 22500.00
4#厂房 5 1340.00 6700.00
5#厂房 1 10125.00 10125.00
6#厂房 1 7505.00 7505.00
7#厂房 1 6912.50 6912.50
8#厂房 5 2300.00 11500.00
9#厂房 5 2300.00 11500.00
门卫 1 120.00 120.00
合计 41239.17 117302.50
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 2990.00
2、辅助设施 道路硬化及停车场工程 1 55000.00 55000.00
绿化景观工程 1 9500.00 9500.00
1.1.7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60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
1.1.8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工期共计12个月。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1.3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4.《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5.《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6.《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7.《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8.《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9.《安徽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
10.《合肥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12.《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13.《现代财务会计》;
14.《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5.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6.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资源、能源及劳动力优势,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前置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大利用和效益大化。
2、坚持技术、设备的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和指标
一 主要指标
1 达产年设计产能 万平方米/年 50.00
2 总用地面积 ㎡ 97980.80
3 总建筑面积 ㎡ 117302.50
4 总投资资金,其中: 万元 60000.00
4.1 建筑工程 万元 15127.10
4.2 设备及安装费用 万元 36255.60
4.3 土地费用 万元 2204.55
4.4 其他费用 万元 336.49
4.5 预备费用 万元 1076.26
4.6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5000.00
二 主要数据
1 达产年年产值 万元 105000.00
2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85909.09
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13689.23
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10266.92
5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479.13
6 年均增值税 万元 4791.32
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3422.31
8 项目定员 人 350
9 建设期 年 1
三 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22.82%
2 项目投资利税率 % 31.60%
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15.76%
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40%
5 税后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34,165.50
6 税前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56,379.92
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 年 6.19
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 年 5.18
9 盈亏平衡点 % 39.65%
1.7综合评价
该项目的建设,将会促进合肥市及安徽省经济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由于本项目不仅具有高科技含量,而且附加值高,节能环保,还将对项目企业现有产业链配套升级起到决定性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合肥市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合肥市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做出贡献。
该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禀赋、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经验积累等,逐步在项目当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装配式住宅产业基地,完成项目企业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地方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综上,本次项目建设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建设条件充分。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

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项目提出背景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在城市新建建筑、存量建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愈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参照国际上建筑业的发展过程,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年人均1000-1500美元后,开发新型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建筑工业化生产就成为解决传统建筑人工作业方式的缺陷、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处于建筑业转型期,正大力推广装配式模块化建筑,京津冀装配式模块化建筑在未来的新建建筑中占有一定比例,为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潜力。住宅产业的发展将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主要表现为:其一,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再利用。要节约使用水资源、建筑材料、土地等各类资源;水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太阳能、风力、地热)等等;其二,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主要包括适宜的室内外温度、无害的空气环境,以及室内外的声、光、振动等环境;其三,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和谐,根据用地条件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并改善景观,与地区社会相和谐等。
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的重视。 近年来,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绿色建筑正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随着政策驱动,建筑工业化企业不断涌现,工业化建筑产品也开始在地产开发、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而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指引,我国的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新曙光,而装配式住宅则是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据仇保兴介绍,发展装配式住宅,可以改善结构精度、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提高隔声、保温、防火等性能,便于系统维护、更新。从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考虑,装配式住宅也将成为房地产业的工业革命的者,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潜力非常大,节能效果很好,而且对克服PM2.5空气污染方面可发挥很大的作用。而我国还要建大量的建筑,但依靠大量劳动力已不再可行,建筑质量无法,成本也在上升。所以,我国现在发展装配式住宅正当其时。
2.2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装配式住宅能够更好地实现建造质量、施工工期、人工用量和成本方面的控制。施工技术手段的改变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建造方式下的人工作业误差、保障建筑质量,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能耗和污染,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我国没有完成工业化,传统的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项目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积累了装配式住宅生产的成熟经验,多年来不断对相关技术加以研发实践,已经掌握了全部生产技术并拥有关键技术人才,未来,公司将逐步向住宅产业化整体服务方面发展,共同推进建筑施工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和装修一体化的进程,将传统的建筑工人变为未来的产业工人,大程度地取消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及现场湿作业,实现建筑构配件及装修部品件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式施工,减少土建装修分开带来的资源浪费。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公司产业化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3.1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如需全文或报告的定制186 0072 8890 杨刚 q

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年产50万平米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咨询服务>财务咨询>年产50万平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