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有限公司
热泵型粮食烘干机制造、销售、服务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热泵型粮食烘干机制造、销售、服务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XXX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
1.1.5项目负责人
1.1.6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的总投资为2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2163.25万元(土建工程为935.4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918.00万元,土地费用225.00万元,其他费用为52.95万元,预备费31.9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36.7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300.00万元。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750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600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843.08万元,年均净利润632.31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34.70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346.98万元;投资利润率为33.72%,投资利税率48.9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5.8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4.26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2-20吨热泵型烘干机300台。
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8080.0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工程类别 工段名称 层数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1、主要生产仓储工程 标准化厂房 1 4000.00 4000.00
仓储库房 1 2000.00 2000.00
2、配套建筑工程 办公综合楼 3 300.00 900.00
职工宿舍及食堂 3 300.00 900.00
门卫室 1 30.00 30.00
配电室 1 100.00 100.00
其他辅助设施 1 150.00 150.00
合计 6880.00 8080.00
3、公共设施 道路硬化及停车场 1 1500.00 1500.00
绿化工程 1 1000.00 1000.00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25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75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750.00万元。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工期共计12个月。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1.3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4.《中国制造2025》;
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6.《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
7.《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8.《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
9.《苏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三五”规划》;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11.《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12.《现代财务会计》;
13.《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5.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和指标
一 主要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 10000.00
2 总建筑面积 ㎡ 8080.00
3 达产年设计产能 台/年 300.00
4 总投资资金,其中: 万元 2500.00
4.1 建筑工程费用 万元 935.40
4.2 设备及安装费用 万元 918.00
4.3 土地费用 万元 225.00
4.4 其他费用 万元 52.95
4.5 预备费用 万元 31.90
4.6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6.75
4.7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0.00
二 主要数据
1 达产年年产值 万元 7500.00
2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6000.00
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843.08
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632.31
5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34.70
6 年均增值税 万元 346.98
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210.77
8 项目定员 人 80
9 建设期 个月 12
三 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33.72%
2 项目投资利税率 % 48.99%
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25.87%
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32.41%
5 税后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3,063.89
6 税前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4,422.62
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 年 4.26
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 年 3.64
9 盈亏平衡点 % 36.19%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2.1项目提出背景
在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中国对于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构想,不再恪守以往“每五年一次”的短期规划。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规划,将规划的年限扩展到十年。《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是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也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规划。“向工业强国转向”是这项规划的目标,而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是这项规划的关键词。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
农业机械涉及面广泛,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生产应用过程中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中国农业机械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包含拖拉机、耕整种植机、收获机、低速载货汽车、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10多个子行业,生产3200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
粮食烘干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质量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粮食烘干机械设备行业获得快速的发展,但整体上还是处于市场比较混乱,产品技术落后,企业创新能力差、研发能力较弱,一次性购置成本偏高等阶段,亟需从政策法规、市场层面、技术层面等,推动烘干机行业持续健康和有序发展。“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耕耙播收后的后一个关键环节,既能起到确保粮食安全的作用,又能得到有效提高粮食品质的功效。但是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尚不足1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在90%以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之一就是向全程化和全面化发展,农机需求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需求热点也向烘干类设备发展。
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农机生产、流通、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农机作业各环节都享受税收优惠。农业机械行业的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有规模、技术、品牌优势的行业企业的利润水平有望提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进入新时代后,固然各条战线的工业化程度都在加强,但是鉴于中国的人口因素,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中国未来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且棘手的问题。因此而看,无论在何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农业装备机械都是需要重视且发展的产业,其中蕴涵的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头等大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全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和农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并加大对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投入和提高薄弱环节的机械水平,有效提高了农业整体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全面、健康发展。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背景、项目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热泵型粮食烘干机制造、销售、服务项目”。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拥有自主专利技术,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产业基础优势及区位优势,依靠稳定而过硬的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并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大力引进设备和人才,致力于将该项目建设成国内颇具规模的热泵型粮食烘干机生产基地,对延伸农业机械产业链、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的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并能带动我国农业机械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项目实施预期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3.1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振兴发展的需要
如需全文或报告的定制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