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品,绝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比如瓷器,有官窑,就有民窑;比如玉器,有宫廷制作的,也有民间制作的。只有一件器物,它在数间几乎没有走出过宫廷,清末之前更是很难在民间发现它的影子,这就是宝库中为神秘的珍品——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北京翰海藏品征集:壹捌柒,壹伍一壹,壹零肆伍。 王女士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经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胎型是景泰蓝制作的步,制胎是掐丝的前奏。根据产品胎型的要求,将加工过的紫铜板按图下料,裁剪出不同形状,用铁锤敲打制成形状各异的铜胎。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工艺中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一道工序。有“丝工重于蓝工”之说,掐丝的功能很明显,它继承了“镶嵌”工艺的传统,既可呈现丝的韵律,又有着与嵌丝不同的作用。
掐丝技师用镊子将柔软的扁铜丝,按照图纸掐出形状各样的花纹、图案,然后沾上白芨(一种有粘合效果的中药)一根丝一根丝地嵌在铜胎上,就像绘画中的线描,掐丝的呈现,是景泰蓝的灵魂与根基。
点蓝用的釉料属于硅酸盐,是以石英、长石、硼砂及一些矿物质为原料加入多种贵重金属着色剂,经1400摄氏度高温熔炼烧制而成。
如果把掐丝比喻成绘画中的线描,那么点蓝就如同绘画中的着色,所不同的是,点蓝不是用画笔,而是用蓝枪、吸管;不是用色彩,而是用固体的釉料。
点蓝,强化了景泰蓝工艺的特征,在流露着原始珐琅工艺面貌的同时,间带西亚风韵,放射着景泰蓝初始的光芒。
景泰蓝的“蓝”不单指蓝色的釉料,而是把所有的釉料统称为“蓝”,因此产生了“点蓝”、“补蓝”、“烧蓝”等制作工序。
火是景泰蓝的“灵魂”。整个产品点蓝后高度与丝相平,还要经过摄氏850度高温烧结。但由于釉料为膨松的粉末状,经烧结凝固后就会坍陷下去,所以还要二次点蓝,再往丝间填入釉料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次,方可完成烧蓝。景泰蓝是火的恩赐,火的造化。
经过点蓝、烧蓝后,釉料已经凝固在铜胎的丝与丝之间,很不平整。磨光就是将釉料打磨,使产品表面平整、光滑。用砂石把产品表面磨平,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再用椴木灰打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
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之更耐久、更美观,需要在产品表面镀上一层黄金。镀金是对金属器物的一种渲染,一种张扬,它用“金”表达着世界观,凸显的蓝釉和金石配饰,诠释着金与蓝的合欢。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