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后一个大殿是供奉道家高神“三清殿”也是全院主体大殿,殿内供奉的是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财神殿供奉的是关帝圣君,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蜀汉大将,好读春秋,秉性忠直,明万历时三十三年加封“三界神威远震天遵天帝圣君”总司驱邪伏魔,济渡众生,聚宝之职,殿内正座即关帝,左为周仓,右为关平。
坐落在中轴线尽头的是道学院教学楼,楼高二层,为了与院内建筑风格相协调,也把屋顶盖上琉璃瓦,二层外廊梁板绘彩色古建图案,但主立面还有待改造。该楼至三清殿有一个空间院落,为了使二者的建筑有一定的联系过渡在紧临高大的三清殿身后设置了一个假山,假山上比例适中的八仙雕塑活灵活现,形象动人,在池内无数喷泉水气蒸腾中更显神气十足。这鲜活的立体画面,与庄严雄伟的三清殿形成鲜明对比。
十方院在建筑景观序列上,主要建筑也同样按主次高低布置在中轴线上,在井然有序中体现各单体建筑在该组群中的重要性和等级地位,并沿中轴线推进,逐渐出现高潮。慈航、药王、元辰、财神、众附属殿依次围主轴线两旁排列,成为一幅主次有别前后呼应神情并茂的建筑群体。
轴线,一般多指物体的中心线,但在建筑设计手法中,轴线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建筑中的轴线是指建筑形象所交代的空间和实体的关系,由这种关系,在人的视觉上产生一种“看不见”但又“感觉到”的轴向。合理的建筑处理这种轴向感便能合乎意图。
以传说故事来命名 这类道观命名很有文化特色,道观的名字和故事紧密相关,较具神话色彩。如武当山复真观,据说古代净乐国太子十五岁时上山修行,但在修行过程中一度灰心,试图下山回家,途中遇到紫元真君以“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点化,于是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上山修行,以后,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一座道观,取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修行的意思命名为复真观。再如罗浮山酥醪观,传说秦代方士安期生曾和神女在这里相会,大谈玄机,痛饮美酒,二人吐出的水露形成了酥醪,所以就叫酥醪。观
道家出于对科学的探索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