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规划设计是在地勘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地形实际情况,整体布局情况,综合古建筑寺院设计的常用技法,并结合寺院方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出寺院的平面布局图。
寺庙整体规划图设计,也就是寺庙古建筑图的核心部分,就是直观形象的把整体的寺院效果图展现出来,这部分耗费时间长,短的需要20天,长的可能需要1-2月,根据规模大小,设计深度不同,时间跨度比较大,充分考虑寺庙规划设计的布局,寺庙风格样式等综合指标。
宋代以来,丛林寺院逐渐形成诸宗大体一致的规制格局:寺院主体建筑规划设计一般按“川”字形布列,包括供佛、菩萨护法神像的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坛)、地藏殿、伽蓝殿,安置法宝藏经的藏经楼或毗卢阁,供祖师的祖师殿、影堂、罗汉堂,供讲经说法、集会、坐禅、传戒用的法堂、禅堂、念佛堂、学戒堂,供僧众起居、接待用的方丈、茶堂(方丈接待室)、客堂、斋堂、僧寮、客寮、延寿堂(养老之处),藏舍利、骨灰的佛塔、塔院、海会塔,置钟鼓的钟楼、鼓楼,及放生池、莲池、亭台园林等。明代以来,常见的“伽蓝七堂”的建筑格局,一直沿袭至今,形成集信众礼拜游观场所、僧俗学修道场及园林、佛塔等于一体的具中国特色的综合性佛教设施。藏传佛教的寺院,规模更为宏大,如甘孜的噶陀寺,盛时集僧达十三万人之多。藏传寺庙规划设计中还多设有僧伽教育、印经造像、医疗等机构。
佛寺为弘扬佛法、进行社会教化、满足民众精神需要,及僧俗佛徒修学佛法的道场。寺院以其巍峨壮观的,悲智双融的佛菩萨像,庄严富丽的法器供具,浩瀚的藏经及柱壁门楹上随处可见的经文、楹联,僧尼清净离欲的生活方式和威仪风度,向人们直观地展现出三宝的形象与佛教的基本教旨教风,在观瞻者心识中留下对佛法僧的深刻印象。
佛寺作为住持僧宝居止之处,自然成为佛教法事活动和弘扬佛法的中心,成为联系佛教与民众的枢纽。讲经说法、举办法会集体念佛参禅等学修活动,从来都在寺院中进行。佛寺还是培育弘法人才的学府,无数高僧大德,都是在寺院的洪炉中冶炼,成长为人天师表。诸宗之学,无不诞生于寺院,多数佛学撰述,都出于寺院中的高僧之手,寺院实际上也是历代佛学研究的机构。
中国佛寺,几乎无不有几、上千年的历史,无不是文物古迹,日语名为“文化财”,而且集古建筑、园林、雕塑、碑碣、书画、楹联、题咏、图书等为一体,实为宗教胜地、博物馆、文物馆、艺术馆、园林的综合体,较之现代新建的那些单纯游乐的园林亭台,无疑要有高得多的文化价值、游览价值,对开展旅游事业,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