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又进一步引起终端兴趣,刺激经销商和零售商的进货意愿,变企业被动铺货为商家主动要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以拉动终端消费的方式来向经销商和零售商推销产品,这是高明的铺货策略。
随着中式快餐开启向麦肯学习的大门,中式快餐开始走向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并进入到上班族、白领,而他们的需求促使中式快餐品牌不断调标准,让中式快餐在工业化和口味之间博弈。随着正餐快餐化、小吃快餐化,中式快餐市场日益激烈。除了原有市场的对手,还有了“外来入侵者”,中式快餐品牌都纷纷在“好吃不贵”的上品质性价比下功夫,靠品牌、口碑和规模化经营,获取利润,开启品质制胜的中式快餐3.0时代。
每一个市场都竞争惨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看见了几乎每一个行业,都竞争惨烈。比如:我们熟悉的餐饮。餐饮,是万业之祖,在中国的总份额,大概是4万亿的规模。餐饮,也是分散市场,很难做到赢家通吃。中国大的餐饮企业,是百胜中国,2018年大概是400多亿人民币,也才占整个市场的1%。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机会。
勤奋只是耍大刀,可复制的标准化才是机关枪。所以,能做到这一步的人,。也能活得不错。但是,还不够。为什么?因为,还有更好的,要争夺市场。对行业有理解,能做到90分,但是,想做到100分,甚至120分,还是不够。靠什么?靠技术和认知。什么意思?我之前遇到一位企业家,他是在中央厨房,帮助餐厅做预制菜的。我问他:那你做什么菜?剁椒鱼头?还是清蒸刀鱼?他说:我们不做,那种菜太简单。
如何提升认知,提升认知,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多读书。每一本书,都能打开你的盲区。读的书越多,理解的东西就越多。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站在1楼,10楼,100楼的视野,是完全不一样的。每年至少20本书。如果可以,考虑50本以上。
第二,多见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接触不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成长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看到更真实的世界。只有见过足够多的人,才知道什么人是真正有格局的,什么样的观点是真正有价值的。
选择更有优势的食材作为替补产品,削弱价格敏感度,消费者对涨价比较敏感,但对于新菜品的定价却可以接受。所以即便辣椒涨价严重,但以饭湘许并没有对招牌菜辣椒炒肉进行调价,而是选择一些更有价格优势的食材进行新品研发,增加辅助产品。这样一来,不但把新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还能保障消费者的整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