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肠酸汤底,这个估计没来过贺州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牛肠酸,其实在八步街上见到多的,都是牛杂麻辣烫,只有公会牛肠酸是酸的。这里说的是酸的这种,因为真的很酸,这里一定要用淡的素菜来冲淡了,白萝卜还是被首推。不是萝卜片,是萝卜段,没必要像关东煮那样那么大一片。此外,海带也很不错。这个酱,是黄豆酱,我都选不辣的那种。而不酸的那种,经我的观察,指名高的,还是豆苗。
涮涮就能吃的比如:毛肚、鸭肠、莴笋片、午餐肉,毛肚讲究七上八下,鸭肠烫卷了就能吃,莴笋片太久,莴笋片不能烫涮太久,否则会失去脆感,午餐肉烫热了就能吃了;
烫一分钟左右的比如:香菜、鹌鹑蛋、羊肉片、牛肉片,这些菜品的嫩嫩的口感,烫的过程中不能像前面那些菜一样下锅捞起来就可以吃,还是需要煮一煮的既了能入味又安全;
烫两分钟左右的比如:白菜、藕片、鱿鱼、豆皮,这些食物多煮一会,个人觉得会好吃一点;
烫五分钟左右的比如:竹笋、豆芽海带、菌菇,这类食物需要煮5分钟左右才能煮入味,时间太短的话很容易煮不熟,不仅没味道吃了还容易拉肚子;
烫十分钟以上的比如:丸子、厚肉片、鸭血、凤爪,这些菜是火锅桌上的菜,不仅是因为大家本来就是很爱吃,更是因为要煮很久才能熟,就会很入味。
油碟的主要功能其实是降温。在沸腾的锅里捞出的食材,经过油碟这么一关,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方便入口,而且入口爽滑。如果是捞出来放着等到自然凉,刚才说牛油的溶点是比较高的,所以食材表面的牛油开始凝固,入口的口感并不好了。增香的作用也有,其实争论中的油碟和麻酱,它们的原料都是芝麻啊,虽然火锅和蘸料的形式千差万别,但对于芝麻香气的热爱又殊途同归了。
火锅底料批发:一三九八三五三六八三三。
芝麻在汉代传入中国,宋代就有麻酱拌面的吃法,到了清代,芝麻更是京师周边重要的粮食作物。老舍从不吝啬对麻酱的赞美:“你知道,芝麻酱是能补肚子的!”有一年北京的麻酱供应困难,老舍当时是北京市人民代表,他的提案就是“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希望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麻酱在北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不低,一户一月一人一两麻酱,想多吃也没有。从清代到民国,以当时的物产和口味,麻酱成为了涮肉的小料,后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下来。
这麻酱也不是纯芝麻酱,常见的是“二八酱”(花生酱与芝麻酱2:8搭配),其实纯芝麻酱的口感,是有一点点苦的。要做涮肉小料,得把芝麻酱“澥”开,也就是稀释芝麻酱,芝麻酱倒碗里,一边兑水,一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直到把芝麻酱里边的油“逗”出来,用筷子挑不起来了,就齐活了。常见的是用凉白开,也有的用香料煮出来的水,用油澥的话,口感就腻了。麻酱小料的配方,和川渝火锅的锅底类似——各家都不完全相同,各有各的绝活儿。
成都火锅,以植物油为主,也就是清油火锅,这样的锅底油脂比较薄,但是香气依然很浓郁,保留味道的同时,多了一份清爽。锅底以菜籽油和色拉油为主,香味主要靠各种香料。这种锅底成本没有牛油那么高,而且吃起来比重庆火锅相对轻柔一些。重庆火锅口味较厚,以麻辣见长,对麻的感受永远不及对辣的渴望,如果用白酒来形容,那重庆火锅就是酱香型的。成都火锅汤汁中名堂很多,即使普遍的红味火锅,也以鸡、鱼、牛棒骨熬汤。在香味上,是以五香味和豆瓣味为主。
锅型不同九宫格是重庆火锅的招牌,每个食材下到哪个格子里也有讲究。比如中心格涮毛肚、鸭肠等熟得快的,十字格涮牛肉、肥肠这些稍微需要时间的,边缘的四字格则用来涮脑花。成都火锅的锅型则是全红锅,鸳鸯锅和锅中锅这几种,给不能吃辣者留下一丝生机。至于哪种锅底更好吃,那就要看个人口味了。
火锅底料批发:一三九八三五三六八三三。
火锅菜品--牛羊猪肉、猪内脏、猪舌头、猪肝、培根、午餐肉、毛肚、黄喉、鸭肠、鸡翅、脆皮肠、鹌鹑蛋、火腿肠、香肠、肝蹄筋、牛蛙等。其实,任何肉都适合放在火锅里。牛肉、猪肉和羊肉好事先切成薄片(可以在超市购买现成的),这些肉一般涮个几秒钟就可以吃了。午餐肉、火腿肠等切厚片。牛肉是火锅的菜品,火锅中用的通常是肥牛。如果买不到肥牛,可以用牛肋骨或牛肉丸,牛肉丸熟透一般需要四到五分钟。
蔬菜类如白萝卜、胡萝卜、番茄、冬笋、莴笋、韭菜、土豆、山药、海带、藕、黄瓜、冬瓜、生菜、油麦菜、娃娃菜、白菜、菠菜、卷心菜、空心菜、西兰花、香菜等。海鲜和肉是火锅的主角,但是没有蔬菜的火锅是不完整。蔬菜不仅可以解腻,还能丰富汤的口感。火锅里你可以加任何蔬菜,我更喜欢那些久煮也可以保持口感的食材。叶类蔬菜。比如菠菜、生菜、蒿菜这些,一碰到汤就焉了了,煮个两三分钟就好了。这类蔬菜放在清汤锅中会比较好吃,如果吃麻辣锅的话菜叶上会裹满辣椒油,吃起来会比较辣,如果你喜欢吃辣的话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