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餐企内部培训与发掘主要依赖口口相传,缺乏统一标准。例如,在店长培训方面,主要通过师傅口教手传,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大多数店门的管理、甚至产品都未能形成统一。即便是经过培训后的店长,也缺乏统一的结果检验标准,培训无法形成闭环。此外,总部经常进行产品、标准的迭代,而没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店长往往不熟悉流程,管理的门店无法时间跟进,导致业务跟不上,营业额和品牌形象也受损。
火锅店建立统一的执行、检验标准,让店长清晰地认知与执行运营业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例如:门店自检环节,通过实时照片、视频等方式,降低总部人员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门店巡检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统一的标准。
越来越多的顾客,乐意为愉悦体验买单。为了庆祝解封后的个春节,消费者们把吃喝玩乐安排的很到位。上海、云南等地一些民宿客房预订率超过80%;1月份电影票房破百亿,要知道,2022整年才200多亿;京东小时购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手机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香水彩妆同比增长超120%。火锅底料批发。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年轻人返乡,带动了家乡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电商渠道的下沉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越来越多的低线市场消费者,能更便捷地享受到电商的便利服务,进而拉动当地消费增长。物美质优、的商品,在下沉市场一直很受欢迎,尤其是三年,低线消费者“重品质、讲实惠”的特征愈加明显。所以,在下沉市场的火锅餐厅,还得从“品质、实惠”着手,顾客并非抠门,而是不愿意花“低品质不实惠”的冤枉钱。
健康消费将成为2023年的消费主流,在火锅行业,“鲜”能体现健康、绿色的力量,火锅老板不妨多在此处下功夫,在2023,大众对场景的要求会变得更高,火锅老板们可将地方举措与火锅餐厅有机结合,顺势而为,将火锅店纳入到新场景中去;另外,本地特色也将在2023大行其道,如何更好体现“饮食本地化”,需要深入思考。如,装修场景、产品、服务、仪式、服饰、话术等等,都是切入点。
“未来三年,将是团餐行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三年。”特别是在预制菜出现的当下,预制菜与团餐联合直接省掉现场制作步骤,或可解决传统团餐标准化不足,出品的口味参差不齐、食安频发等问题。这对于团餐品牌而言,或许是赛道的新一轮大机遇。不过,团餐不同于当下社会餐饮赛道,个体餐饮人想要入局并不容易,更别说跨区域连锁运营了。即便是当下团餐赛道,目前总体市占率也不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