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沥青( drainage asphalt )路面,又称透水沥青( porous asphalt )路面,指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新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实质为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此外,针对以改善表面抗滑功能为主的开级配表面薄层应用又称开级配磨耗层( 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 、多孔隙沥青磨耗层( PAWC, porous asphalt wearing course )等。这些材料的构成特征基本相同,但由于使用功能、描述角度和有所区别被赋予不同名称;有时在技术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排水沥青路面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作表层,将降雨透入到排水功能层,并通过层内将雨水横向排出,从而消除了带来诸多行车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显著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同时,由于排水沥青路面的多孔特征可以大幅降低交通噪音,也被称为低噪音沥青路面(low-noise asphalt pavement)。
透水混凝土也被称作多孔混凝土、间断级配混凝土、开放孔隙混凝土或过滤混凝土,是指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减少或避免使用细集料,形成具有内部连通孔隙微观结构的一种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渗水功能的工程材料。
依据混凝土中集料粘结用材料的不同,透水混凝土可分为透水沥青混凝土和透水水泥混凝土前者以沥青(必要时可掺入改性剂)作为粘结材料,后者以水泥(必要时可掺入矿物掺和料)作为粘结材料。当今,透水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水资源、环境保护和防止城市降雨期间的洪涝灾害,其作用方式是将其表面的水分通过自身和基层原地渗透或就近渗透至土壤中,从而维护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净化水质、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负荷和低洼地区的雨水聚集。当前,透水混凝土主要用于建造停车场、人行道和低交通负荷要求的行车路面(如公园、小区或停车库至主干道的道路),用于收集降雨期间降落在其表面的雨水,同时,还可收集附近普通混凝土制备的路面和停车场、草坪和屋面等排放的雨水。
虽然透水沥青混凝土已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造,但透水水泥混凝土在高速或高荷载能力路面的应用较少。这是由于透水水泥混凝土为半脆性材料,含有较大尺寸的孔隙,在荷载的作用下,由于孔隙的应力集中,易于产生裂纹的扩展和破坏,从而导致路面开裂。同时,在透水水泥混凝土中使用钢筋容易产生锈蚀问题,所以其通常以素混凝土的形式出现。因此,相对于使用传力杆或连续配筋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荷载能力较差,如果用于制备高速或高荷载能力的路面,会导致维护工作量大、服役寿命短、经济性差。不过,随着混凝土制备技术的发展,通过增强骨料颗粒之间的结合强度、完善钢筋的保护措施以及使用纤维增韧等手段,透水水泥混凝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速和高荷载能力路面的建造。
材质为花岗岩石骨料,高强水泥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并掺合聚丙烯纤维、送料配比严密,搅拌后经压制成形,主要用于市政、重要工程和住宅小区的人行步道、广场、停车场等场地的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