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门到藏书楼共四进,皆仿明代宫殿建筑,山门有两石狮,传为明代遗物。寺前石砌莲花池,为放生处。院内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及客舍,殿后为藏经楼。寺后东侧小山有八角七级砖塔,耸立云表。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昌乐田家老庄明楼位于昌乐县宝都街道田老村(原称田家老庄),濒临小丹河,风光秀丽。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砖石木结构的二层小楼,距今约400年。上有龙头雕像,下有铁皮包门,还有“老式猫眼”,当地人称它“明楼”。
明楼西山墙上有一道明显的裂缝。此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留下的创伤。
2009年10月,昌乐县人民将田家老庄明楼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加以保护。2015年5月,宝都街道又将其申报为“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单位”。
田家老庄明楼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人们生活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居建筑以及它所承载的各种历史信息,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料,具有的历史价值。
明楼布局合理,严谨有序,出檐深度减少,柱梁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科学价值
明楼建筑完整的保存了真实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比较典型的明代北方住宅特征。前门是一个布满铆钉的“铁门”,实为一扇被铁皮包裹的木门。在门的中部有两个相隔不远的方形小孔,其功能相当于现代楼房门上的“猫眼”,用来观察楼外情况。房内偏西侧靠墙凿有一井,其功能是用于饮用,亦可防备火灾。明楼的遗存为研究中国明代传统民居建筑在建筑规制、形态风格、工艺技术、材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明楼是民俗与建筑文化的现实标本,也是研究古代民居与生活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