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塑料包装,与这些材质有关的如:报纸、杂志、广告单及其它干净的纸类等皆可回收。可回收垃圾一般还可以分为五类:金属类: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纸类: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玻璃陶器类:玻璃杯、旧碗罐等;塑料类:废旧塑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等;橡胶类:废旧橡胶、旧轮胎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⑴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⑵填埋法作为垃圾的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⑶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⑷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焚烧是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世界上许多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截止1992年底,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已达11264万t,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仅有371座,处理总能力71501t/d。近几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绵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在学习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机械化堆肥处理生产线;深圳、乐山等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成功,也为各城市应用焚烧技术提供了经验;沈阳、鞍山等城市对医院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焚烧,也走出了特种垃圾处理的新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对农村,已开始利用各种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处理,,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机垃圾,易腐垃圾等;其次,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和垃圾发酵和焚烧等相关技术处理,具体操作程序分别是:(1)填埋,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的消毒,然后将垃圾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大坑中,利用防渗手段防止垃圾渗透液污染地下水,后将垃圾压平覆盖,使其在无氧的环境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进行分解处理;(2)堆肥,可分为有氧和无氧肥两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因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会不断散发热量,所以在一些地区居民会利用有机物堆肥中产生的热量制成沼气,一方面可提供热量供居民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无害的生物肥料进行使用;(3)焚烧,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具体操作是将固体废弃物放在封闭的焚烧炉中,在高温的条件下将其中的物质进行破坏分解,终以炉渣和气体的形式出现,这些废渣可以作为废料还田;(4)发酵,通常是将各种有机物混到沼气池中进行堆积发酵,产生能源供人类利用。垃圾处理技术正不断得到改进。 [3]
我国农村各地区经济水平、地理环境、地方政策等普遍存在差异,垃圾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乡镇管理、保洁公司管理、个人承包管理和村领导管理4种模式,主要是以村领导管理为主,以乡镇辅助管理为辅,另外两种方式并不常见。其中村领导管理的村庄占比顺序大致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乡镇及以上管理的村庄占比顺序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黄开兴等在2011年也做了相关研究,全国123个调查村中采用村领导管理的村庄占比(50%)与本调研结果(56%)相近,但无人管理的村庄比例(24%)远本调研结果(6%),说明我国对垃圾进行管理的村庄比例明显上升,农村垃圾管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