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是电池材料中规模大、产值高的环节,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具有主导作用。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94.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7.9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229.1万吨,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60.2万吨。
因此容量较高,然而,氧负离子的电化学反应不稳定,易产气及导致正极结构坍塌,从而引起电池失效和严重的安全事故。聚阴离子型正极如磷酸铁锂,由于聚阴离子作为结构骨架显著改善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但聚阴离子作为非活性成分降低了整体能量密度。因此,如能开发出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将两种反应机理的优势有效结合到一起,将有望同时实现高安全与高能量密度的双高要求。
采用原位拉曼光谱及碳、氧的同步辐射近边吸收边结构验证了草酸根阴离子基团的可逆变化;进一步的理论计算给出了该新型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该研究发现了具有阴阳离子双重电化学活性的新型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对研发基于多电化学活性中心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