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锑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Sb2O3。天然产物称锑华,俗称锑白,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655℃。沸点1550℃。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热酒石酸溶液、酒石酸氢盐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微溶于水370±37 µg/L、稀硝酸和稀硫酸。有致癌可能性。制备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主要用于白色颜料、油漆和塑料,可以起颜料和阻燃的作用。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三氧化锑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我国轮胎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就得有自己的一套核心技术。我们不排除引进国外的技术、装备和橡胶助剂等,但这些都要为我所用,更不能在关键时刻被人卡住,所以国产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国产化方面,要有数量,不能时有时无,同时要求质量稳定,不能时好时坏。如果在数量上不能,质量上不移稳定,就会使轮胎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由于橡胶助剂的临时变动而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强调国产化,重视国产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国外橡胶助剂价格昂贵,我们是不得已而用之。如果国产化的橡胶助剂数量、质量稳定、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一定会受到轮胎企业的欢迎。
需求报告
Freedonia新研究报告称,未来3年全球橡胶助剂销售额将以4.7%的年均增速继续增长,2015年需求将达约140万吨。
报告还指出,亚太地区橡胶助剂的需求将全球增长,尤其是中国。亚太地区橡胶助剂的需求将以8.1%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到2015年将超过57.5万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西欧和日本未来几年橡胶助剂需求年均增速将不到1%。
防老剂需求预计将以4.6%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15年,促进剂需求预计将超过41.5万吨,加工助剂和增黏剂的需求将达到近13万吨。 [1]
氧化锌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ZnO,是锌的一种氧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强碱。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塑料、硅酸盐制品、合成橡胶、润滑油、油漆涂料、药膏、粘合剂、食品、电池、阻燃剂等产品的制作中。氧化锌的能带隙和激子束缚能较大,透明度高,有的常温发光性能,在半导体领域的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发光二极管等产品中均有应用。此外,微颗粒的氧化锌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
氧化锌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山东(潍坊)、河北(高邑、邢台)、江苏、浙江等地,生产的氧化锌以99.7%含量的为主,俗称997(99.7)氧化锌。近年,纳米氧化锌以其的纳米特性,增长迅速,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工业上使用的压敏胶主要有4大类:溶剂型压敏胶、乳液型压敏胶、热熔型压敏胶和射线固化型压敏胶。压敏胶按其聚合物分成橡胶类压敏胶、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聚乙烯基醚树脂类、聚氨树脂类、聚异丁烯类等乳液型压敏胶占据着优势地位,是我国压敏胶工业的一大特色,乳液压敏胶尤其是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3]
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是仅次于橡胶类,用得多的压敏胶粘剂,它是以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大致可以分为交联型和非交联型两类。由于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较低(Tg:-20——-700C),一般情况下是由起粘着性作用的柔性单体为主,加入高玻璃化温度、能被赋予胶粘性和内聚力的硬性单体,以及少量含官能团的单体共聚而成。加入含官能团单体的目的是使压敏胶能够通过交联而进一步提高其胶粘力、内聚力和耐热蠕变性。丙烯酸酯类单体的主要特征如下:
1. 几乎不需要加入防老剂便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耐热性。
2. 由于几乎是单组分,所以无相分离和迁移现象。
3. 透明性好。
4. 良好的耐油性。
5. 对皮肤无影响,适用于制取医用胶粘带。
有一天,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在化学实验室忙碌地进行着实验,傍晚,他的妻子玛利亚准备了酒菜宴请亲友,祝贺她的生日。贝采里乌斯沉浸在实验中,把这件事全忘了,直到玛丽亚把他从实验室拉出来,他才恍然大悟,匆忙地赶回家。一进屋,客人们纷纷举杯向他祝贺,他顾不上洗手就接过一杯蜜桃酒一饮而尽。当他自己斟满第二杯酒干杯时,却皱起眉头喊道:“玛利亚,你怎么把醋拿给我喝!”玛利亚和客人都愣住了。玛丽亚仔细瞧着那瓶子,还倒出一杯来品尝,一点儿都没错,确实是香醇的蜜桃酒啊!贝采里乌斯随手把自己倒的那杯酒递过去,玛丽亚喝了一口,几乎全吐了出来,也说:“甜酒怎么一下子变成醋酸啦?”客人们纷纷凑近来,观察着,猜测着这“神杯”发生的怪事。
贝采里乌斯发现,原来酒杯里有少量黑色粉末。他瞧瞧自己的手,发现手上沾满了在实验室研磨白金时给沾上的铂黑。他兴奋地把那杯酸酒一饮而尽。原来,把酒变成醋酸的魔力是来源于白金粉末,是它加快了乙醇(酒精)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醋酸。后来,人们把这一作用叫做触媒作用或催化作用,希腊语的意思是“解去束缚”。
1836年,他还在《物理学与化学年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与“催化剂”概念。
健康危害:该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可致眼损害。长时间或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甚至发生灼伤。摄入发生胃肠道刺激、耳鸣及肾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