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回收铜钼矿工艺目前全介绍
在我国,钼极其丰富,占世界总量的37%左右,主要集中于等地,且绝大部分来源于斑岩型铜钼矿。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铜钼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铜钼存在着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严重、其他有用组分多、嵌布粒度细、辉钼矿与铜硫化矿可浮性相近等问题,造成铜钼分离的困难。因而,对于铜钼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1.铜钼浮选分离技术目前,利用浮选处理铜钼矿石较为普遍,工艺技术成熟,且指标较好。原则上,铜钼矿的浮选方式有混合浮选、浮选、等可浮选三种,生产上大多数选择混合浮选,但有时也采用浮选或等可浮选。2.铜钼的混合浮选技术多数铜钼矿采取混合浮选—铜钼分离工艺,原因在于辉钼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相近、伴生严重,此工艺成本较低、流程较简单。3.混合浮选环节一般情况下,混合浮选捕收剂选用黄原酸盐类(丁基黄药)、辅助捕收剂烃类油(煤油)、松醇油作起泡剂、石灰和水玻璃作调整剂。叶力佳对某低品位铜钼矿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煤油作捕收剂,BK301C作辅助捕收剂进行铜钼混浮,59g/t的用量即可实现铜和钼回收率分别达到93.01%和73.2%,效果比其他辅助捕收剂好得多。
4.铜钼分离预处理环节通常情况下,铜钼分离工艺有抑钼浮铜和抑铜浮钼两种方案,鉴于辉钼矿更加易浮,大多数采用的是抑铜浮钼方式。但当进行高铜低钼矿的分离时,便应当考虑抑钼浮铜工艺,因为抑铜将产生高昂的药剂费用。另外,辉钼矿有良好的可浮性,无机或有机小分子抑制剂不易发挥作用,这使得一些高分子抑制剂得以使用,如糊精、淀粉、腐殖酸、单宁酸等。
硫酸铜又名蓝矾、石胆,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其溶液呈弱酸性。它是鱼病防治中常用的药品,可治疗鱼的原生病,如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鱼蚤等。
由于属重金属盐类,在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硫酸铜杀灭病原体的能力随着水体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来说,其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pH值的增加、有机物的增多和食盐的存在而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环境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二、硫酸铜的浓度范围较小。一般使用时,浓度为0.5ppm~0.7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或用浓度为8ppm的硫酸铜浸浴20分钟~30分钟。因此,使用时要准确测量养殖用水的体积,正确计算用药量。
三、过量会引起鱼类肾组织坏死、造血组织破坏、肝脂肪增加,同时还可能残留在鱼类的鳃、肌肉和肝内,妨碍肠道的吸收,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四、硫酸铜经常与硫酸亚铁按5∶2的比例混合使用。硫酸亚铁主要是消除固着物,为硫酸铜杀灭扫除障碍。尤其是鱼蚤寄生病,因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黏液大量增加。如果单用硫酸铜作用不明显,而与硫酸亚铁混在一起用才行,注意硫酸亚铁的使用浓度与硫酸铜相同。
五、溶解硫酸铜的水温不要超过60℃,否则药液容易失效。
六、硫酸铜对小瓜虫病无效。由于小瓜虫是在鱼体表面形成囊包,不易被硫酸铜杀灭,使用后还会引起鱼类大量。
铜及铜合金焊条简要说明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较钢的焊接困难,易产生金属氧化、金属元素蒸发、气孔、裂纹以及变形等缺陷,故在施焊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铜的热膨胀系数大,在凝固时发生较大的收缩应力,造成裂纹和变形,所以装配间隙要宽,坡口角度要大,还可采用多点暂时定位点焊。为了获得优良的焊缝,焊前应将被焊边缘的氧化物,油脂及其它污物干净。
2.由于铜和铜合金等的导热性特别高,须预热并用较大的电流焊接。
3.焊接操作应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或者采用人工通风,以防止铜中毒现象。
4.铜及铜合金结晶后晶粒粗大,为了焊接质量施焊后应用平头锤对焊缝进行锤击,以消除应力及使晶粒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