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利好政策将更好的打开市场
目前,我国辅助服务市场依然处于探索期,有利于储能发挥技术优势的电力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各个地方政策关于电力辅助服务定价、交易机制尚未完善。但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储能政策的发布,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和用户侧储能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将实现储能系统的价值叠加,为其可赢利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储能行业未来发展前瞻
虽然储能市场的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但储能的潜在规模丝毫不会让人怀疑。到2025年,储能成本降至1500元/KWh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用户侧储能可实现平价;在存量市场渗透率为30%的情况下,我国储能装机规模可达435GWh,市场规模约6500亿元。到2030年,储能成本降至1000元/KWh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在存量市场渗透率为60%的情况下,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2万亿元。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记者获悉,美国今年一季度储能领域投资大涨88%,高达2.44亿。国内储能市场同样有类似的加大投资的可能。根据4月28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线上分享会上业内孟海星对我国储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从2020年到2023年,储能装机规模将从2833.70MW增长到19319.17MW,几乎翻了6倍。由此可见,我国储能领域的投资也必然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