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微机型同期装置而言,压差、频差闭锁合闸出口很容易实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相位差准确闭锁合闸出口。要实现相位差准确可靠闭锁合闸出口,了解相相位差的变化规律。传统的同期装置,总是假定相位呈线性变化,也就是在并网过程中假定频差维持不变。得出如下规律:
θ0 -------- 当前时刻相位差;
dθ/dt -------- 当前时刻相差变化率;
Tdq -------- 导前时间(断路器合闸时间);
θyq -------- 预期合闸角度。
这种情况假定了机组侧与系统侧的频差是不变的(相差与频差成正比而方向相反,即Δθ=-Δf×360°)。而实际情况是,机组侧与系统侧的频差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所以相位的变化也不是线性的,有一定的加速度,从现场的整步表指针就可以看出。在现场,有时整步表指针顺时针慢慢的转动,直到停下,甚至逆时针反转,这就说明相位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有一定的加速度。
本智能同期装置在进行同期时不仅考虑相位的线性变化部分,还考虑了两侧频差变化引起的相位变化的加速度,比线性模型更接近于相位的实际变化,因此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θ0 -------- 当前时刻相位差;
dθ/dt -------- 当前时刻相差变化率;
d2θ/d2t -------- 当前时刻相位变化率加速度;
Tdq -------- 导前时间(断路器合闸时间);
Tg -------- 装置固有出口时间;
θyq -------- 预期合闸角度。
同期相位变化模型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同期的准确程度。模型与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差异,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修正,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现有的一些同期装置,在设置预测合闸角时,往往采用固定值(固定门槛)进行计算,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如有时整步表转了一圈而装置未捕捉到合闸时刻或合闸后相差超过了预期值,都是因为采用了固定门槛后,实际采样频差较大、合闸时间较长时产生了累积误差。
备用 备用
机组型同期点无压选任一侧 机组型同期点无压选系统侧
自动存导前时间 不自动存导前时间
不允许同频并网 允许同频并网
备用
线转机方式2手动投入调节机组 线转机方式2自动投入调节机组
线转机方式1手动投入调节机组 线转机方式1自动投入调节机组
机组型同期点手动投入调节机组 机组型同期点手动投入调节机组
3.3软件说明
3.3.1 同期起动及读定值区
本装置可由外部起动按钮起动(DI9/5X9端子接通时间大于100ms),也可由后台计算机遥控起动。装置起动后判断无压方式开入(DI10/5X10端子,也可由后台遥控置无压方式)是否等于1,若是,则转入无压合闸子程序,若不是,则转入同期合闸子程序。不管转入无压合闸子程序还是同期合闸子程序,一旦转入即根据选择对象开入(DI1~4/5X1~4分别对应第1~4个同期点)调入该区定值进行计算(调定值大约需要2.5秒时间),并根据控制字KG1.1和KG1.0判定同期点类型(机组型、线路型、线路转机组方式1、线路转机组方式2共四种)。装置检测到两个及以上同期对象投入时报“同期开入重复”并告警;装置起动后检测到无同期对象投入时报“未选择同期对象”并告警。
3.3.2 同期点类型
关于同期点类型,一般自动同期装置均分为机组型和线路型两种。机组型同期点为捕捉同期模式,即装置起动后若压差频差不在整定范围内,装置发调速调压脉冲,并捕捉相差为0°的时候(提前Tdq时间发合闸令)将同期点断路器合闸。线路型同期点为检查同期模式,即装置起动后检查同期点两侧电压相位差在环并合闸角范围内时将同期点断路器合闸。
本装置可设置四种同期点类型,机组型、线路型、线路转机组方式1、线路转机组方式2。机组型与线路型如上,方式1及方式2实时检测关联的同期点位置,根据运行方式判断该同期点是线路型还是机组型。下面介绍另外两种同期点类型的设置及应用:
(1)线路型转机组型方式1(三圈发变组模式):(目前备用)
对于三圈变-发电机接线方式,如下图,变压器高、中压两侧断路器(1DL,2DL) 按照一般微机同期装置均应设为线路型同期点。但当高压侧断路器1DL未运行而中压侧断路器2DL需同期合闸时,实际上中压侧断路器2DL已变为机组型同期点。此时若以线路型同期点合闸,一种可能是合不上,另一种可能是合闸时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要改善合闸条件,一是倒换运行方式,先断开3DL,然后用无压方式将2DL合闸,再将3DL同期并网,这样势必会加长并网时间且需要运行人员进行方式倒换,不灵活;二是采用手动并网的方式,这就使自动同期装置失去了作用。
在采用本智能同期装置的情况下,将此同期点(2DL)设为机组型转线路型方式1,装置在检测到高压侧断路器1DL在合位时,按照线路型同期点执行并网;装置在检测到高压侧断路器1DL在分位时,自动将同期类型转换为机组型并可自动选择投入机组调节,大大节省了运行人员工作时间,并可将冲击电流降到很小,非常有利于运行方式的快速恢复
◆对象选择开入:空接点输入,至少保持到“起动”信号有效后3秒
◆机组信号开入:空接点输入,至少保持到“起动”信号有效后3秒
◆无压方式开入:空接点输入,至少保持到“起动”信号有效
◆同期起动开入:空接点输入,闭合时间需大于100ms
2.基本配置
本装置在总体设计及各插件设计上均考虑了可靠性的要求,在程序执行、以太信等方面均给予了详尽的考虑。既适用于发电机组,也适用于线路。
同期主要功能:
1)同期合闸
2)无压合闸
3)组调速调压控制(可选择手动或自动投退)
4)遥控同期方式/无压方式
5)遥控投退同期对象/机组
6)打破机组型/线路型两种同期类型限制,本装置设置了四种同期类型
7)装置故障或告警闭锁调速调压及合闸出口
8)智能化随运行方式改变同期点类型
9)智能化测量断路器导前时间
10)允许同频合闸
11)机组型同期点无压方式可选择
3.3.2 同期点类型
关于同期点类型,一般自动同期装置均分为机组型和线路型两种。机组型同期点为捕捉同期模式,即装置起动后若压差频差不在整定范围内,装置发调速调压脉冲,并捕捉相差为0°的时候(提前Tdq时间发合闸令)将同期点断路器合闸。线路型同期点为检查同期模式,即装置起动后检查同期点两侧电压相位差在环并合闸角范围内时将同期点断路器合闸。
本装置可设置四种同期点类型,机组型、线路型、线路转机组方式1、线路转机组方式2。机组型与线路型如上,方式1及方式2实时检测关联的同期点位置,根据运行方式判断该同期点是线路型还是机组型。下面介绍另外两种同期点类型的设置及应用:
(1)线路型转机组型方式1(三圈发变组模式):(目前备用)
对于三圈变-发电机接线方式,如下图,变压器高、中压两侧断路器(1DL,2DL) 按照一般微机同期装置均应设为线路型同期点。但当高压侧断路器1DL未运行而中压侧断路器2DL需同期合闸时,实际上中压侧断路器2DL已变为机组型同期点。此时若以线路型同期点合闸,一种可能是合不上,另一种可能是合闸时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要改善合闸条件,一是倒换运行方式,先断开3DL,然后用无压方式将2DL合闸,再将3DL同期并网,这样势必会加长并网时间且需要运行人员进行方式倒换,不灵活;二是采用手动并网的方式,这就使自动同期装置失去了作用。
在采用本智能同期装置的情况下,将此同期点(2DL)设为机组型转线路型方式1,装置在检测到高压侧断路器1DL在合位时,按照线路型同期点执行并网;装置在检测到高压侧断路器1DL在分位时,自动将同期类型转换为机组型并可自动选择投入机组调节,大大节省了运行人员工作时间,并可将冲击电流降到很小,非常有利于运行方式的快速恢复
1DL或2DL的设置可采用方式1,即检测到DL为分位时转为机组型,DL为合位时转为线路型。
控制字2中KG2.7/KG2.6/KG2.5控制方式2所需检测的系统侧电源进线同期点对象编号,KG2.12/KG2.11/KG2.10控制方式2所需检测的待并侧电源进线同期点对象编号,KG2.9/KG2.8控制所需投入反向调节的机组编号,KG2.14/KG2.13控制所需投入正向调节的机组编号。
3.3.3 无压合闸
装置在调入定值并判定该同期点类型为线路型、线路转机组方式1或线路转机组方式2时,系统侧电压Us或待并侧电压Ug任一侧无压(Us≤40V或Us≤40V),延时20ms发合闸令;两侧均有压(Us>40V且Ug>40V)时报“无压条件不满足”并告警。
装置在调入定值并判定该同期点类型为机组型时,根据控制字KG1.9判定“机组无压检任一侧/KG1.9=0)”还是“机组无压检系统侧”。若KG1.9=0,满足系统侧电压Us或待并侧电压Ug任一侧无压(Us≤40V或Us≤≤40V),延时20ms发合闸令;两侧均有压时报“无压条件不满足”并告警。若KG1.9=1,满足系统侧无压且待并侧有压(Us≤40V且Ug≥80V)时, 延时20ms发合闸令;系统侧有压或待并侧无压(Us>40V或Ug<80V)时,报“无压条件不满足”并告警。
定值清单及说明
装置设单个定值区。
定值表:序号 定值名称 定值范围
1 控制字1 0000~FFFF
2 控制字2 0000~FFFF
3 同期复归时间Tfg 0~900s
4 环并合闸角θh 0.0~30.0°
5 合闸导前时间Tdq 0~2000ms
6 固有相角差θgy 0~360°
7 同频并网允许压差ΔUtp ±10V
8 同频并网允许相差Δθtp ±15°
9 同频并网时间Ttp 0~20s
10 允许压差ΔU ±15V
11 允许频差Δf ±0.50Hz
12 调速周期Tf 2.0~20.0s
13 调速比例因子Kfp 1~200
14 调压周期Tv 1.0~5.0s
15 调压比例因子Kvp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