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特点 1)适合大跨距安装 该系列母线槽外壳采用滚压成型、体积小、外观精美,地提高厂载荷能力,可在跨距6m母线中心载重60Kg,挠度不超过10mm。 2)安装极为方便 采用具有自动补偿的联结和单螺栓夹紧端子,可调性强,使得母线槽在安装过程中显得非常便捷、灵活,大大节省了安装时间 3)极为安全可靠 (1)采用分离空气绝缘型式,其相间的安全净距和爬电距离远远大于标准要求。 (2)内部绝缘件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提高了母线槽抗动、热稳定的能力 (3)接头采用的特殊构造,可以防止安装时的误操作。 (4)插口处设置安全防护挡板,只有当防护挡板拉开时,插接箱才能插入。插口平时不用时可将防护挡板拉闭并加铅封锁死,防止插口处灰尘或异物的进入,同时防止从电表的进线端分接电源.提高了母线槽的防护性能,防止误操作,使母线的安全性能得到广的提高插接箱插接时无需切断电源,日为地线总是先接上,后断开。 选择母线槽经济截面 通常应按大长期工作电流选择母线截面。并按通过大短路电缆条件下,校验母线槽的短时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由于导体存在电阻和多导体接近时交流电流趋表效应等因素影响,母线槽通过电流时会引起发热。铜、铝裸母线槽长期工作时的发热允许温度均为70℃,但当其接触面具有锡的可靠覆盖时(如超声波搪锡等),则允许温度提高到85℃,受此持续发热允许温度的限制,不同材料、截面的母线槽给出了相应的长期允许电流值,选择母线槽截面时,应使母线槽实际的大长期工作电流小于所选截面母线槽的长期允许电流值。在年均负荷较大、母线槽较长的情况下(如屋外配电装置母线槽),通常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母线槽。经济电流密度是综合考虑母线槽损耗、母线槽和附属设备的年维修费与折旧费为低情况下,此时母线槽单位截面积流过的电流。用经济电流密度除以不计入过负荷的长期工作电流即得母线槽截面。由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的母线槽截面,一般比按大长期工作电流选择的母线槽截面要大些。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昭和29年(即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层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 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