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监测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前端监测设备、测量设备四部分组成。
◆ 监测中心:由服务器、公网专线(或移动专线)、水文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 通信网络:GPRS/短消息/北斗卫星、Internet公网/移动专线。
◆ 前端监测设备:水文监测终端。
◆ 测量设备:雨量传感器、水位计、工业照相机或其它仪表变送器。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指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主要是指超短波及微波电台,采用DSP数字处理,软件可调,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北
京节点通有成熟的应用。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是对特定区域内洪水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洪水风险分析**:评估该区域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包括历史洪水记录和气候变化影响。
2.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质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3.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洪水对当地居民、经济活动和基础设施的潜在影响。
4. **防洪措施建议**:提出应对洪水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5. **公众参与和沟通**:确保公众参与评估过程,并提供相关信息。
该报告通常用于规划、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支持,旨在降低洪水风险,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策进入集中释放期
1、城中村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具备多样特性。
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市场需求刺激了城中村的发展;集体经济强化了城中村的博弈能力。城中村建筑密度较高,通常利用露天空间进行拓展建设,缺乏有效规划;城中村的耕地大多已被征收,房产出租、村集体分红以及经营性劳动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城中村外来人口较多,异质性强,流动性高,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城中村仍保留了原有的农村管理方式,即由村委会自治,土地产权归集体所有,村集体承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供给。
2、棚改拉动超20万亿元的投资,拉动销售面积合计11亿平。
从2015年到2023年10月全国新增PSL规模达3.9万亿元;2015年-2022年全国用于棚改的财政支出规模为1万亿元;2018-2022年棚改专项债分别占当年专项债额度的23%、33%、10.5%、12%和8%,合计规模达到1.9万亿元;2018-2022年间用于棚改的PPP资金规模维持在2.3万亿元-3.8万亿元之间,总规模达到14.8万亿元。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测算,2015-2022年棚改拉动销售面积近11亿平,其中2017-2019年拉动销售规模均超过10%,由此可见棚改规模及或货币化安置对于商品房销售规模具有较大的影响。
3、城中村改造多项利好,运作模式具备多样性。
城中村改造可提升城镇化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民展、扩大内需;根据拆迁比重不同划分为拆除新建模式、拆整结合模式、整治提升模式;根据参与主体不同分为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根据拆迁补偿方式不同分为原住回迁、房票补偿、货币化补偿等模式。
4、预测本轮城中村改造将拉动5.6万亿元的总投及5.8万亿元的销售。
根据披露数据,我们对21个超特大城市的城中村/城市更新改造体量进行统计,合计77525万㎡,基于此我们对已披露拆迁数据的城市按照披露数据核算,未披露数据城市按照20%的拆迁率进行计算,合计11307万㎡的拆迁体量,改造升级体量66218万㎡,总投资额达56290亿元;按照我们对不同城市拆迁后新建住宅的单价假设,且假设回迁率为20%,测算出可拉动57654亿元的商品房销售。
5、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1)城镇化水平可通过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提升
从2011年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在飞速提升,从50.51%提升到了64.57%,但仍与美国、韩国80%以上的城镇化率水平有差距,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村落逐渐被现代化的城市配套包围形成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对城镇化率的贡献或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积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引导超大特大城市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位置,统筹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人口规模,加快出台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明确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非核心功能,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密度、国土开发强度等。
(2)城中村改造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城中村普遍缺乏规划或规划执行不力、管理不严,从而导致建设布局零乱,具体表现在建设混乱与违法建设两方面。如“城中村”宅基地、集体用地与建设混乱,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住宅多以户的传统家庭模式建筑而成,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村民们大量杂乱地建设房屋,用以出租获取租金,无序建设使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土地收益大量流失,而且临时建筑、违法违章搭建和“棚户区”严重影响着市容市貌,同时也使得使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一个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城市规划尤为重要,它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没有规划做指导,城中村的改造就无法形成积极的整体效益。同时,要充分对城中村用地进行挖潜,应严格土地收益管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城中村集约用地的积极性。
可根据各村剩余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周边城市发展情况,适度调整规划,使得规划方案能够满足村居改建上楼、预留村集体产业用地的需要,并规划部分开发性土地用于平衡拆迁和建设成本。规划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土地指标不足的村庄,由市区统筹补充了部分建设用地指标,以项目的平衡。
(3)城中村改造可以促进民展
立足民生,城中村改造可以补足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缺口,消除城中村安全隐患,提升城中村公共空间品质,鼓励通过综合整治的方式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对于建筑覆盖率过高的城中村,通过局部拆建的方式增加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同时提高住房保障能力,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规模的低成本、的居住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中村改造后,居住条件和环境品质将得到改善,村民能享受更的教育、更完善的商业与医疗等配套以及物业服务,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4)城中村改造可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目前超大特大城市的‘铁公基’等传统基建项目基本完成,推进城中村改造可以扩大城市有效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还可以拉动装修、家具家电等消费,对经济稳增长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