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涂型施工 第3.4.1条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宜采用压送式喷涂机喷涂,空气压力为0.4~0.6Mpa,喷口直径宜为6~10mm。 第 3.4.2条 配料时应严格按配合比加料或加稀释剂,并使稠度适宜,边配边用。 第3.4.3条 喷涂施工应分遍完成 每遍喷涂厚度宜为5~10mm,在遍基本干燥或固化后,再喷涂后一遍。喷涂保护方式,喷涂遍数与涂层厚度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确定。 第3.4.4条 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应采用测厚针检测涂层厚度,直到符合设计规定的厚度,方可停止喷涂。 第3.4.5条 喷涂后的涂层,应剔除乳突,确保均匀平整。 第3.4.6条 当防火涂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喷: 一、 涂层干燥固化不好,粘结不牢或粉化、空鼓、脱落时。 二 、钢结构的接头,转角处的涂层有明显凹陷时。 三 、涂层表面有浮浆或裂缝宽度大于1.0mm时 四 、涂层厚度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85%时,或涂层厚度虽大于设计规定厚度的85%,但未达到规定厚度的涂层之连续面积的长度超过1m 时。
防火涂料按类型来说有厚涂型、薄涂型、超薄型、水溶性和溶剂型,而防火涂料的构成主要以合成树脂或有机高分子聚合乳液与无机粘接剂,再配以阻燃剂、轻质材料、增强材料组成。
怎么决定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干膜厚度(DFT)? 一定耐火时间(R30、60、90、120分钟或更长)所需的干膜厚度和材料数量取决于各种因素。对于钢结构,主要决定因素是:质量系数(也称为质量因数,截面因数或HP / A或A / V)。质量系数是暴露于火中的钢的面积与钢截面的体积之间的比值。质量系数越高,钢型材加热的速度越快,因此所需的防火材料的厚度也越大。暴露度:是钢结构暴露于火中的各个面的数量。即定性该结构部件是圆柱或横梁,复合元件,还是中空管型结构等。 临界温度:限温度是利用率的函数。临界温度越低,钢型材到达临界点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所需的防火材料的厚度也越大。持续时间或防火等级:要求的防护等级(R60,R120等)。 测试标准和批准:对于相同的保护,不同的标准和评估可以给出不同的厚度。
如何正确将膨胀型防火涂料涂在钢材上? - 准备技巧 膨胀型防火涂料始终是钢结构防火体系的一环。对于钢构部件,整套体系包括防腐底漆、防火涂料、面漆。底漆的功能是确保在冷态下对基材的附着力,防腐保护以及在火中形成的膨胀炭的附着性。面漆的功能是它的美学功能和装饰性,以及在特定的大气侵蚀情况下的封闭功能,可防止膨胀层老化失效,并且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需要涂刷施工的钢铁制品或结构部件,先按照SA 2.5瑞典标准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涂上配套的底漆,如果已经涂了底漆,则进行清洁(清除油脂,油,锈,污垢或任何其他可能抑制粘结的污染物)。配套的底漆包括:丙烯酸、短油和中短油醇酸、双组分环氧、环氧富锌、冷镀锌、硅酸锌等防腐底漆涂料。 膨胀型防火涂料好用无气喷涂设备喷涂,以提高速度和漆面质量。 也可以使用刷子和滚筒。要求底材清洁,干燥,无尘无油,无松动的氧化皮或铁锈,以及任何其他妨碍良好附着力的条件,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喷砂清理。
钢结构防火涂料是防火涂料中的一种,主要是用在不燃烧体钢架结构件上的保护性材料,其涂层比较厚而且密度小、导热系数低、还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
结构防火涂料主要可分为超薄型、薄型、厚型3大类,根据使用的位置不同,每个大类又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目前工程上使用的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以超薄型和厚型为主,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厚度仅为2mm左右,其施工速度快,厚度均匀,价格较贵;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厚度较厚,一般为25mm左右,其施工速度较慢,施工难度较大,价格较便宜。选购钢结构防火涂料时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产品的包装
合格产品的包装具备下列条件:注册商标;产品型号和中文名称;产品标准号(包括类型和质量等级);净含量;生产厂名和厂址;生产日期和批次;有效储存期(保质期);产品合格证;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购买时一定要确保在保质期内使用,如开启后发现有结块、霉变、凝聚、沉淀、结固等现象,则说明已变质,不能再使用。
注意设计的要求和使用的环境
当规定其耐火性能在1.5h以上时,可选用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室内钢结构、轻型屋盖钢结构及有装饰要求的钢结构,且规定耐火性能在1.5h以下时,可选用超薄型(或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露天钢结构,应选用适合室外用的钢结构防火涂料。
注意的选择
国内企业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检验仪器,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国外与国内的产品相比,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产品性能差异不大,而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产品性能有一定的优势,但其产品价格都明显国内。
注意产品的复测
钢结构防火涂料产品可凭借出具的产品型式认可证书进场施工、验收,但由于部分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不高,企业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手段不全,假冒伪劣、三无产品及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钢结构防火涂料产品的质量难以。因此,建议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使用的产品进行复测,以确保产品性能可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