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其实并不是生物学科中的梧桐树,它的学名应该叫悬铃木。悬铃木是世界上常见的行道树,属悬铃木科,原产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带。悬铃木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但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国梧桐”,其实也并非产在法国。17世纪,在英国牛津,人们用一球悬铃木(美桐)和三球悬铃木(法桐)作亲本,杂交成二球悬铃木,取名“英国梧桐”或称“英桐”。因为是杂交,没有原产地。在欧洲广泛栽培后,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带作为行道树,人们习惯性地叫它“法国梧桐”,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英桐变成了法桐。武汉常见的法桐,多是来自上海或者英国的英桐。
由于法桐和英桐的亲缘关系,一般市民面对这两种树木,并不容易区分。其实这两种树木除了果实的差异,叶片上也有细小的不同。当然,法桐也好,英桐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谁也没有真正在意它们“出身”的差异。重要的是在炎炎夏日下,能享受它们带来的浓阴,这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了。
法桐:
其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欧亚大陆多地有栽培。
法桐病虫防治:
危害悬铃木的主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六星黑点蠹蛾和褐边绿剌蛾等害虫。防治上多采用人工捕捉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杀卵、剪除虫枝,集中处理等方法。大量发生时在成虫及初孵幼虫发生期,可用化学药剂喷涂枝干或树冠,40%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晶体、25%乳油等100~500倍液。用注射、堵孔法防治已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对于多数天牛、木蠹蛾幼虫可采用:用注射器或用药棉沾、等1~50倍液塞入虫孔;用磷化铝片或毒签塞入虫孔,外用黄泥封口,效果均很好。法桐霉斑病是主要病害,防治可采用换茬育苗,严禁重茬;秋季收集留床苗落叶烧去,减少越冬菌源; 5月下旬~7月,对播种培育的实生苗喷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有防病效果,药液要喷到实生苗叶背面。
法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枝叶被树枝状及星状绒毛,树皮苍白色,薄片状剥落,表面平滑;侧芽卵圆形,先端稍尖,有单一块鳞片包着,包藏于膨大叶柄的基部,不具顶芽。叶互生,大形单叶,有长柄,具掌状脉,掌状分裂,偶有羽状脉而全缘,具短柄,边缘有裂片状粗齿;托叶明显,边缘开张,基部鞘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排成紧密球形的头状花序,雌雄花序同形,生于不同的花枝上,雄花头状花序无苞片,雌花头状花序有苞片;萼片3-8,三角形,有短柔毛;花瓣与萼片同数,倒披针形;雄花有雄蕊3-8个,花丝短,药隔成圆盾状鳞片;雌花有3-8个离生心皮,子房长卵形,1室,有1-2个垂生胚珠,花柱伸长,头状花序外,柱头位于内面。果为聚合果,由多数狭长倒锥形的小坚果组成,基部围以长毛,每个坚果有种子1个;种子线形,胚乳薄,胚有不等形的线形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