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约80%,不少产品仍需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如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自给率不足80%,聚烯烃、纤维自给率不足60%。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进口合成树脂2854.1万吨,进口贸易额429.6亿美元,这些产品中不少都是品种和牌号,部分产品我国还无法生产;进口聚乙烯高达1344万吨,茂金属聚烯烃、分子量聚乙烯等聚烯烃仍依赖进口;进口聚碳酸酯104.2万吨、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13.9万吨、乙烯—α—烯烃共聚物86万吨、聚异丁烯8.7万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8.2万吨、聚甲醛33万吨,这些产品我国虽然已经可以生产,但部分品种性能与国外仍有差距,仍需依赖进口。
“未来新建项目应加快化延伸,探索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化发展路径。推进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合成材料产品牌号及质量化升级,推进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低顺顺丁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等依赖进口的品种生产技术提升和产业化,满足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指出,“要加快化工新材料和化学品创新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加快国内空白品种的产业化,并提高国内已有品种的质量水平;二是突破上游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三是延伸发展下游制品并加快化工新材料和化学品在新领域的推广应用。”
由于市场扩展快,节节攀升的市场需求使化工新材料产业具有较高的利润率,而相对于石油化工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的装置投资规模要小得多,即进入的资金门槛低,因而大量企业争先恐后进入化工新材料基本产品领域,造成除少数产品外,大部分基本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很低,企业相应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密集于低端市场,既难以形成规模 经济 ,又无法提高技术水平,也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由于许多企业纷纷准备进入,已经进入的企业准备扩大产能,以至于有机硅、环氧树脂等不少化工新材料产品已经存在短期内因盲目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的危险。
(三)企业形成三个梯队的格局,各梯队之间差距较大
梯队,主要由为数不多的外资(包括台资)企业构成。其特点是,产业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普遍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销售能力强、产品链较为匹配、战略清晰并运作规范,通常以较的基本产品和改性产品占据着高、中端市场,因而往往是市场,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第二梯队,是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也有少量中石化集团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其特点是,进入市场较早、积累起一定产业经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产品链较为完整、运作和管理规范但机制不灵活,多数产品进入中端市场,部分产品还处于低端,所获利润不够稳定,一些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国有企业弊端的困扰。第三梯队,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其基本特点是,产业基础较弱、装置规模不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产品链不完整、经营灵活多变、对市场变化灵敏、行为短期化、进入市场快,少数规模较大、技术基础较强的企业处于基本产品低端市场,多数企业则分布于广泛的、分散的终端产品市场。这一梯队中一些企业投机性很强,利润高时快速进入市场,参与分享高额利润,利润低时立即退出;一些企业在地方政策保护下生存,利用资源或能源、忽视环保和质量、
河北清速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回收化工新材料,回收化工原料,回收量子元件 制造量子元件,要开发量子箱。量子箱是直径约10纳米的微小构造,当把电子关在这样的箱子里,就会因量子效应使电子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利用这一现象便可制成量子元件,量子元件主要是通过控制电子波动的相位来进行工作的,从而它能够实现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电力消耗。另外,量子元件还可以使元件的体积大大缩小,使电路大为简化,因此,量子元件的兴起将导致一场电子技术革命。人们期待着利用量子元件在21世纪制造出16GB(吉字节)的DRAM,这样的存储器芯片足以存放10亿个汉字的信息。
中国已经研制出一种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乳化剂,以一定比例加入汽油后,可使像桑塔纳一类的轿车降低10%左右的耗油量;纳米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的储氢能力,在室温常压下,约2/3的氢能可以从这些纳米材料中得以释放,可以不用昂贵的低温液氢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