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拜当地艺人为师。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象逼真。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一格的“何派”艺术。他所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魁力。善瓷塑,长于佛教人物,现存带有他名款的观音、达摩瓷塑像以德化窑作品居多。其观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种形式,而达摩像仅有坐立两种形式。有《渡海达摩》等传世,塑像表现了达摩渡海时身着长袍,拱手胸前,双目圆睁,长耳下垂,赤足,立于海浪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
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
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整、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当时德化窑涌现出一批做这类器物的能工巧匠,有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林捷隆、陈伟等人。这些人名不见经传,但作品流传于世,常有他们的款识。在一些明代白瓷观音上,可见到有何朝宗的葫芦形印记。“何朝宗”三字为篆书。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有一定的制式,因此,要熟悉不同大师印鉴的制式。而且,真正大师的印鉴反而常常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须小心对待。在胎釉、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
此尊德化渡海观音法相慈祥,清雅静穆。其宽额丰颐,双目低垂,眉间白毫,福耳垂挂,头微左倾,发髻高盘,簪头作如意云形。观音上身袒胸饰莲花璎珞,下身衣褶辗转自若,双手拱藏袖中,衣袂翩翩,并跣足踏一宝瓶,瓶中莲花于波涛汹涌中时隐时现。整体线条流畅,飘逸柔美,动静相兼。釉色莹亮温润呈象牙白,像背钤有方形阴文篆书「何朝宗印」四字。
仿品由于是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那么就能了解到注浆成形工艺制作的出来的会有瓷浆流动纹路且通常呈垂直状,釉色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也看不到有气泡,没有真品腴润悦目的特征,而且胎体过于轻薄。给人感觉过于死板,毫无生机犹如印刷制品,造型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而反观真品是因为手工制作,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且很多人不知道底内墙常常会留下手指按捏或者竹片按压的痕迹,这是判断其中的一个依据,第二点则是大师所做,能被称为大师肯定是有其功力所在,让世人所能对其作品持恭敬及仰望态度,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你都能观察出其细微变化,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细节变化才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大师的作品都是栩栩如生带有灵气。
何朝宗款德化白瓷观音像以460万成交,成艺术品市场明珠。观音像造型优雅,线条流畅,展示何朝宗大师高超技艺和德化白瓷艺术。观音菩萨端坐莲花宝座,面容慈祥,为众生祈福。此款观音像为德化白瓷代表,将推动其艺术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