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是基于企业能源管理模型建立的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能源系统分散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集中的管理调度和能源供需平衡以及能源预测,为在生产全过程中较好地实现节能、降耗和环保的目标创造条件。即对生产能源数据进 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以实现对能源实绩、能源计划、能源平衡、能源 预测等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功能,达到企业节能增效的目的。该系统广泛应用与建材、化工、钢铁、机械、公用建筑、园区等领域。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如下:
1、通过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将能耗数据远程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与展示。
2、实现本建筑的用能“定量”分析,为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节能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系统的优化运行。
3、实现同类建筑的用能分析比较、找差距,促进不断改进。
4、实现不同时期的用能分析对比,为节能改造提供评估基线
系统构成如下:
1、能耗监测分析系统由水电气热表等计量装置、数据采集器、数据中心组成。
2、计量装置:是用来度量电、水、燃气、热(冷)量等能耗的远传仪表及辅助设备。
3、数据采集器:通过GPRS、以太网、WIFI等方式将采集数据进行上传服务器。
4、数据中心:采集并存储其管理区域内监测的能耗数据,并对本区域内的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展示和发布。
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对能源消耗较大的单位进行实时、准确和全面的能源使用情况监测和分析。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各类能源计量器具,如智能电表、水表、气表等,采集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包括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用热量等。 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或监测平台,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计算能源消耗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等,并与历史数据、行业标准或节能目标进行对比。 4. 能耗预警:设定能耗阈值,当能耗超过预警值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5. 能效评估:评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和原因。 6. 报告生成:定期生成能耗监测报告,为用能单位提供能源管理的决策依据,也为部门的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实施用能单位能耗监测的意义在于: 1. 促进节能:帮助用能单位发现节能潜力,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落实政策:为制定和执行能源政策、节能规划提供数据基础,加强对能源消费的宏观调控。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能源管理优化 - 准确掌握能源消耗的实时数据和趋势,发现能源使用中的浪费和不合理环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节能策略和优化能源管理方案。 - 有助于识别高能耗设备和工艺,为设备升级和工艺改进提供依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能减排 -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助于推动企业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 成本控制 - 降低能源成本,通过合理调度能源、优化能源使用模式,避免能源浪费和过度消耗,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合规与监管 - 满足国家和地方对用能单位的能耗监管要求,避免因违规而受到处罚。 - 增强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5. 预测与规划 - 基于历史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能源采购、生产计划和设施扩建等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竞争力提升 - 在能源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7. 技术创新推动 - 能耗监测数据的分析可能会激发企业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研发,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对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具有诸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管理优化 - 准确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和设备,从而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2. 设备运行管理 - 实时监测设备的能耗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异常运行等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3. 能源规划与决策 - 为建筑的能源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能源供应和使用策略,例如选择更的能源供应方式、优化设备配置等。 4. 环境影响评估 - 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法规合规性 - 满足国家和地方对建筑能耗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法规要求,避免因不达标而面临的处罚。 6. 能源费用核算 - 提供的能耗数据,便于进行能源费用的准确核算和分摊,提高费用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7. 建筑性能评估 - 长期的能耗监测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的整体性能,为建筑的设计、改造和运营提供参考,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8. 提高用户舒适度 - 通过合理的能耗管理,优化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等条件,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对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保护环境和提升建筑综合性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需求分析 - 明确采集的能源类型(如电、水、气、热等)和采集的范围(如整个工厂、办公楼、小区等)。 - 确定需要监测的设备、区域和计量点。 - 确定数据采集的频率和精度要求。 2. 方案设计 - 选择合适的能耗采集设备和传感器,如智能电表、水表、气表等,并确定其安装位置。 - 设计数据传输网络,如有线(以太网、RS485 等)或无线(LoRa、Wi-Fi、NB-IoT 等)方式。 - 确定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式,选择本地服务器、云平台或两者结合。 3. 设备采购与安装 - 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能耗采集设备和传感器。 - 按照规范进行设备的安装和接线,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采集。 4. 数据传输与集成 - 配置数据传输网络,使采集设备能够将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输到的存储和处理位置。 - 实现与现有自动化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或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集成。 5. 软件配置与调试 - 安装和配置能耗采集系统的软件,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和用户界面。 - 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确保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功能正常。 6. 人员培训 - 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使用能耗采集系统。 7. 系统运行与维护 - 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确保采集设备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 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8. 数据分析与应用 - 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能耗分析,生成报表和报告,为节能决策提供依据。 - 制定节能措施,并通过系统监测节能效果。 在实施能耗采集系统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并为能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节能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就会造成能源管理脱节。我国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发布并实施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使组织能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