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腔特征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内腔底面径小;内腔的凸处低于外形的凸处。
仿品鉴别
1、当代仿。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般极尽。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2、明代中期仿。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兰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兰文(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3、明末和清初仿造。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4、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在北京前门大
想不想让更多的藏家知道您大开门的好藏品,这是好的机会!
晒宝掌眼 以藏会友 以藏开眼
“全球藏友晒宝”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详情请看底部活动通知)
明代宣德炉历年拍卖会成交记录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一般铜需四六次提炼,宣德炉铜材竟达十二次提炼)、造型(铜炉形制)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意识,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的努力,宣德三年,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
明代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供祀之类,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明朝在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皆属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这是冒襄先生对宣德炉的绝妙赞誉。从文献记载可看出,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精细,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这就造成了宣德出品必为。而且宣德炉精妙的着色、内融,使宣德炉看起来黯淡中发奇光。据史料记载,宣德炉有四十多种色泽,每种皆为世人所钟爱。整体说来,宣德炉是中国工艺史上次用黄铜所铸的成品铜器,因其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故而在当朝就十分珍贵,500多年来一直备受世人喜爱。
宣德炉的成交价格如下: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格:1296万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格(清早期仿):876万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格(清晚期仿):528万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格:296万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格(清晚期仿):787万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格:920万
宣德炉的拍卖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在往上走。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时秋拍“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全部成交,总成交额9844.8万元,平均每件492万元。其中一座“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则以1512万元成交,7年增值9倍。 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时,颇爱艺术品制作,为得一的铜炉,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绘成图样。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德皇帝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皇帝亲自监督了整个制作过程,并下令从暹逻国口一批红铜。为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为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
昨天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再创火爆拍卖纪录,其中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三足盖炉以1.168亿港元成交(含佣金),刷新了中国金银器世界拍卖纪录。此后,宋代瓷器和金胎器物的纪录又接连被打破。
昨天举行的首场专拍“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中,事先估价超过6000万港元的明朝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一开始就引起激烈竞争,由两名电话投标者经过近7分钟的争相喊价,终以1.168亿港元成交,并刷新了中国金银器世界拍卖纪录。
之后,“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窑青瓷及古画”专拍中再次出现高潮,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被一位买家在现场以6752万港元竞得,创造了宋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拍卖公司称这件拍品是南宋官制瓷器“作例”之一,瓶底“玉津园”三字刻款证明这是南宋首都临安(现杭州)内十五座“内御园”之一使用的。日本藏家是否会继续卖出中国艺术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皇尊瑰宝──清代宫廷珍艺专拍”中有一件金胎掐丝珐琅开光式仕女花鸟图多穆壸以5632万港元成交,也刷新了清朝御制金胎器物之世界拍卖纪录。
古玩收藏打假系列”已开出半年之久,得到不少藏友的喜爱和信任。前不久,杭州淳安藏友余德龙家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宣德炉”,他致电记者说,自己这家伙是个真品,“这香炉是祖上传下来的,从2001年有人出价12万元后我就没敢再‘露白’。”然而,后却判了个“清中期的仿品”。
和陶瓷、珐琅、青铜等质地相比,香炉以铜质为佳,而香炉中又以明代香炉为珍,明香炉中的神品当数宣德炉。宣德炉现在已成为香炉的代名词。
日前,记者先后在杭州收藏品市场和岳王艺术城的古玩集市上看到铜香炉107只,其中有102只铜香炉的底款均为“大明宣德年制”。而据记者了解,明宣德炉从开炉炼制到停炉封铸前后约面世3000只。也就是说,即使所有这些宣德香炉都流落到了民间,藏友们收到的几率多只有四十万分之一。
因为宣德炉的珍贵,自古就有不少仿品,其中的真伪也很难辨别,藏友因此而走眼的个例屡见不鲜。
5年收藏无一真炉
“明宣德炉?少有真品。”们听说有藏友想鉴定宣德炉时表现出来的不是兴奋而是冷漠,这也是目前浙江古玩鉴定业内对宣德炉的一种普遍态度。不是这些不上心,而是真品宣德炉实在太少。“一年要看上百件所谓的宣德炉,而事实上几年都看不到一件真品。”
在藏友傅景齐家中,记者看到了22只大小不等的香炉,其中有15只的底款为大明宣德。“大的香炉高29厘米,小的只有3两重,但鉴定结果都是仿品。”傅先生说,宣德炉实在太难看懂,购买的香炉对他来说不是收藏,而变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说来也不好意思,同一个地方摔倒了多次。”尽管是都是仿品,但傅先生还是很喜欢其中一只高8厘米直径9.2厘米的吊耳香炉。或许是香炉已前后花了他160多万元,也许是5年多的香炉收藏经历中他没见过一件真品,去年初开始,他决定不再收香炉了。
真品与仿品价差很大。比如余德龙那只“宣德炉”,尽管这只高21厘米、上口直径22厘米的香炉的确年岁不小,但从工艺风格和铜质、包浆而言,该香炉和真品宣德炉相去甚远,估价2万元。“如果是真品,其价值可能超过50万元。
21世纪有价值的就是信息,闭门造车终成井底之蛙。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出去就是你帮助他人的开始。互相交流沟通才能懂得更多为你免费提供: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展览展销
国内艺术生活交流体验平台
文化、艺术、时尚、金融界的跨界线上线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