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经常看《新闻联播》的观众会发现,《新闻联播》这次给了一则新闻4分46秒的时间。这相当于整个差不多把六分之一的时间给了这则新闻。而这则新闻就是《中央办公厅 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中央如此通报环境问题并严肃处理干部,这在近几年里实属。
那么,祁连山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央为何如此重视祁连山?中央发布的这则通报到底意味着什么?
重要的祁连山
祁连山又名南山,06年的时候,中国国家地理曾就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有着这样的评述:如果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城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正是因为有了祁连山,才会有了高山的冰川融水和删去降水,才养育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才会出现。
然而,祁连山对我国大的贡献,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不仅仅是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它造就和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做垫脚石和桥梁,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海潮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据说张掖 之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拽回了一个新疆。”
破坏的祁连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祁连山上那么多的矿企、水电站等明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建起来的,这背后所涉及到的利益也不止两三家。但是根据中央的通报来看,从13年到16年第七中央环保督察组来临之前的三年时间内甘肃省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基本没有问过责。
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有媒体深入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采访报道。当时的媒体对祁连山的生态问题是这样描述的:无休止的探矿采矿、“掠夺性”放牧、旅游开发项目未批先建、小水电项目陆续上马等行为,让脆弱的祁连山生态不开重负,一些局部破坏已不可逆转,背后暗藏着的生态“黑洞”。
2017年4月份的时候,中央环保督察组对甘肃反馈的时候又指出“打过莫无序采探矿活动,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塌陷等问题。”
中央的信号
其实早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向甘肃进行反馈之前,甘肃省就印发了《编制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工作方案》。方案的提出把祁连山的生态整治修复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中央希望甘肃不仅仅要问责官员,补缺排污漏洞,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契机深化改革。
甘肃省纪委林铎称,针对此次中央的通报,要深入反思检讨,汲取深刻教训、知错就改、知耻奋进,确保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到位。
从这里看来,这则4分46秒的新闻不只是一记打在甘肃脸上的“耳光”,更是甘肃进行深化改革的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