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离家出走,是指青少年在没有得到父母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家庭或学校至少一天以上,且有意隐瞒其去向的行为。近年来,从各种媒体以及我们身边可看到,青少年离家出走正逐渐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让很多的家庭和学校束手无策,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今父母可谓“望子成龙”心切,不断地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子女,为子女规划、设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求子女参加各种成材培训,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是画画,又是写字,又是练钢琴,又是学舞蹈,他们没有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简直成了父母手中的一枚棋子,任由父母摆布。虽然,今天的物质生活愈加富裕,但孩子们却感受到一种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苦闷和烦恼已成为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品尝到的不是金色的童年、快乐的少年,而是生活的压力和竞争的残酷。家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快乐天堂,而是一个束缚和“囚禁”自己的笼子。走出家庭,脱离父母的管束,意味着探寻属于自己的自由活动空间,无拘无束地享受快乐生活。正象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毫无疑问,这里寄托着这些离家出走者的梦想和暇思。
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成长的困难期、危险期,其中又以15到18岁这一阶段表现得特别显著。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表现出立反叛的一面,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敏感脆弱,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当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又面对学业的压力时,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释放心中的抑郁。比如:离家出走。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开始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发展为立意向强烈。他们立活动的愿望日益强烈,迫切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谊。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而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社会经验,容易接受社会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响,并在其引诱下走上邪路。
绝大多数孩子是因身心受到伤害才选择离家出走的。但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却往往称他们为“差生”、“不听话的孩子”或“坏孩子”。这对孩子们是极其不公平的,许多有离家出走行为的孩子在出走前都遭受着心灵的痛苦和煎熬,或正承受着父母离异之痛,或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训斥、打骂,或长期不被家长、老师所关注,或被老师不分场合、不讲方式地训斥和批评,或有了意外遭遇后不敢告诉家长和父母,长时间憋在心里……如果做家长、做老师的能在那时医治孩子内心的创伤的话,许多孩子就不会有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了。
而要解决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要看到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建立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既不放任娇惯,也不简单粗暴。
(二)、关心孩子的思想和生活,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以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诱导;发现孩子的问题后,要用平等的方式与之讨论,启发他们自觉地接收正确的,摒弃错误的,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
(三)、放下架子,父母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如果在对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从而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四)、对出走后归来的孩子要归于更多的关心和温暖,不能歧视和看死他们,更不能冷潮热讽。
(五)、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增添生活的情趣,让家庭充满欢乐和亲情;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中的事务,让他们对家庭有责任感。
(六)、如果发现孩子有出走的苗头,及时查找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