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雕塑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人物雕塑的定义
由于中国人物雕塑起源于工艺美术,因此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雕塑是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
秋战国人物雕塑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雕塑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虽然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至都城咸阳销毁,并铸成12个各重24万斤的大铜人,排列在阿房宫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样自觉将其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也未出现类似西方的人物雕塑。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雕塑。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物雕塑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之作。在人物雕塑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负责全国城市雕塑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从此中国的人物雕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自身规律。它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等方面决定了某特有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文化氛围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其人物雕塑的基本状况。
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首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是美国立纪念时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伫立于曼哈顿的自由女神像,不仅仅是美国立的象征,更是美国国家的象征。女神手中握着的火炬与法典都是与美国文化、国情有着紧密联系的。
伫立于各个城市的人物雕塑,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文化建设。
博物馆给人的感觉是宁静的,走进博物馆看着那些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雕像仿佛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一般。正是有了这些人物雕塑的展现我们才能更加得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才能让我们记住历史了解历史。
这种雕塑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即使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这类人物的雕塑。当然,古代人们使用的材料非常粗糙,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充满了浓郁的原始气息,但仍然不够。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人们现在已经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产生的作品无论在美感还是欣赏价值上都达到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