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拥有发达工业的国家传统上使用测量和测试,原材料和工艺设备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没有检测手段,没有数据可言,企业经济发展缺乏坚实基础,将导致战略决策失误。目前,企业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必要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测量仪器的设备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测量仪器未按规定验证,精度低,测量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成品的成本控制,过程控制和质量水平。企业应加强计量管理,完善和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特别是实施计量数据,作为控制生产,指导经营,决策的基础,促进计量与控制的一体化,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率。
测量测试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生产的发展中,从原材料检验和部件测试到生产过程控制,加工工具定位,半成品和成品检验。通过准确可靠的测量和测试数据来确保生产过程的实现。正是这些测量和测试数据将生产的各个方面与定量关系和协调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生产处于佳运行状态,从而稳定地生产出的产品。仪器检测,仪器校准,仪器计量,仪器检验,仪器校正
为防止计量器具在运输和储放整个过程中遭到伤害,务必高度重视对计量器具的碰撞安全防护、侵蚀安全防护等维护保养工作上。如在运输时要做好防碰撞包装,避免运输和运送整个过程抽出现碰撞及震动,伤害基本原理器械自身特点。在储放时,还需要做好耐污、防潮湿等安全防护工作上,依据清除维护保养、安全防护包装等防范措施,有效避免强氧化剂化合物、汽体尘土和空气相对湿度对计量器具预制构件特点造成伤害降低计量器具**度。
2、运用前做好校正,**时调整运用范围
为了*好地*好的避免运用有质量问题的计量器具,在购买后、运用前,应较开始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正,对于失准或不符合运用**度要求的,规定生产商进行拆卸。倘若因存放不当导致 **度减少,不符合原先运用要求,可调整其运用范围。
称量部分(电子天平):大部分工业分析仪采用量程110g~220g,分度值0.1mg的级电子天平。应使用F1等级标准砝码,校准、检定天平,配套天平秤量的计量性能应符合JJG1036-2008的要求。
由于工业分析仪电子天平拆装不方便,利用F1等级克组、毫克组标准砝码进行称量部分的校准。日常使用时建议使用单位采用校准方式给出修正值,代入电脑程序,样品质量范围(0.9~1.1)g,坩埚质量一般在30g以内,所以只需校准(1~50)g量程即可。
称量坩埚质量之间的误差应小于0.1g。
炉腔温度:炉腔分为高温和低温两个部分,在低温部分105℃~110℃,误差±2.5℃,高温部分(815±10)℃,(900±10)℃,误差±5℃。为了兼顾不同误差要求,低温部分可以采用Pt100,A级热电阻,高温部分采用廉金属K型热电偶,也可高低温采用一个一等S型热电偶。符合GB/T212-2008、JJF1101-2003、JJF1376-2012等规范标准要求。
由于各标准规范要求不一致,所以控温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1.煤的工业分析仪各指标的工作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定水分时,炉温:107℃。
(2)测定灰分时,炉温:815℃。
(3)测定挥发分时,炉温:910℃。
2.温度偏差
(1)测定水分时温度偏差±2.5℃。
(2)测定灰分、挥发分时温度偏差±10℃(或满足用户的要求)。
计量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包括以下步骤:检验、矫正、报告、或透过调整来消除被比较的测量装置在准确度方面的任何偏差。
仪器计量校准的范围
A 类仪器设备是指计量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器具等。对 A类器具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周检计划,检定时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校准时也要明确周期。
B 类仪器设备是指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对产品质量有明确影响的仪器设备等。此类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原则上不应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长周期,如工作需要对其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作部分检定,可使用校准,经评估测试后可延长校准周期。
C 类仪器设备是指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和国家暂无要求的仪器设备等。对此类仪器设备可在入库验收检定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可进功能检查。尤其是附在设备上的仪表。
细分:
又可分为:无线电类仪器、电磁类仪器、时间频率类仪器、长度类仪器、力学类仪器、热工类和理化类仪器
仪器应如何校准
按照有关术语定义和实际内涵,我认为检定应主要用于有法制要求的场合,对无法制要求的场合可根据条件自由选用;校准主要用于准确度要求较高,或受条件限制,使用较低准确度计量器具进行较高测量要求的地方;校验主要用于无检定规程场合的新产品、计量器具,或准确度相对要求较低的计量检测仪器及用于检验的试验硬件或软件。新产品、计量器具也可用于虽有检定规程,但不需或不可能完全满足规程要求但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场合。
在按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认证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及日常计量工作中,目前对这三种方式的理解和要求十分混乱,主要有三种错误倾向:一是将新形势下的要求笼统地套成检定和依法管理;二是不顾国情,机械地套用ISO有关标准词句,无法与现实对应;三是无视检定、校准、校验的区别,相互代用混用。
我认为,在与国际接轨中,既要积极学习国外经验,又要敢于坚持自己的长处。具体地说,对国家规定强检的,应依法实施强制检定,对强检方法、范围,国家也应根据发展及时调整;对强检以外的,应允许企业根据不同需要和条件采取检定、校准、校验、测试、比对等形式。在目般情况下,应选用检定和校准,以利过渡。当采用其它形式时,也应尽量利用已有检定的成果和经验,在已有检定规程时,尽量在原规程基础上裁剪和/或修改,只有在无规程时才需单制定有关文件。要注意这些形式应按一定规范有步骤地逐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