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压桩→接桩→送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
预制管桩监理流程
工程监理控制的包括:控制桩的稳定性、倾斜度、合理的施工 顺序、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等,尤其是单桩单柱的管桩也应严格进行,以桩位的准确性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吊运要符合下列规定:
1、对桩基施工方案审核:机具、劳力、现场组织状况、进度计划、施工工艺及流程,打桩路线。
2、 检查现场施工管理班子到位状况。
3、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书。
4、管桩出厂前应做出厂检查,其规格、批号、制作日期应符合所属的验收批号内容及管桩的质量合格证书相关文件;
5、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
6、单节桩可采用吊钩勾住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7、管桩运至现场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及在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缝的桩。
8、施工单位对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向现场监理书面报告,经监理审核批准后可进行正式施工;对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上岗书;各种材料及成品进场均应按市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向监理报申进场材料清单,经批准后方可用于工程。
质量的事中控制:
1、检查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到位情况。
2、检查当天成品管桩进场数量及质量。
3、对当日计划完成任务进行全过程施工工序抽检,并作记录。
4、在施工单位自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核实鉴证当日完成工作。 5、作好工作交接及监理日记记录。
3. 质量的事后控制:
3.1 核对桩数量及桩位偏差。
3.2 对桩基的静压、动测等检测试验。
3.3 完成监理报告
预应力管桩试桩应准备什么
1.承包单位的选择。
一是承包单位应具有承建;
二是承包单位的现场人员应具有技术和;
三是承包单位进驻现场的施工机械、压桩机、桩锤应符合现场的土质、桩径、桩深的要求,所有机械应具有有效的检验。
2.管桩进场的检查及堆放。
管桩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桩身、桩头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管桩堆放不得超过2层,应堆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3.打桩前的准备工作。
要复核桩位的轴线、标高准确性:检查打桩机的型号、压力表、配重;检查机械操作的工作环境、供电情况等。正式打桩前,应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地质、质监等有关人员在施工现场共同进行工艺试桩,确定贯入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收锤标准等重要参数。
4.确定压桩顺序。
对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一般要求先施压场地的桩,后施压周边桩,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
5.垂直度的质量控制。
当管桩插入地面和接桩时施工人员要用两台经纬仪或线锤.在两个成90度的侧面观察,调整好桩的垂直度。然后开始沉桩,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在施压过程中,绝不允许用桩机拖桩,以免桩倾斜而影响桩的质量。
6.接桩的质量控制。
管桩对接前应检查上下端板是否清理干净,有无间隙,如有应用薄钢板垫实。焊接时宜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 6点,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两层,内层焊渣须清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为焊缝质量,应冷却8分钟后方可施压,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打。焊接接桩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7.打桩的质量控制。
打桩时应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桩位置及垂直度经校正后,方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顶,开始沉桩。桩锤、桩帽与桩身中心线要一致,桩顶不平,应用厚纸板垫平或用环氧树脂砂浆补抹平整,也可用麻袋、橡胶输送带作垫层。
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方可进行施工。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打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垫层,以缓和打桩的冲击和均匀传递锤击力到整个端板平面。桩帽用钢板制成,并用硬木或绳垫承托。桩帽与桩周围的总间隙应为10-15mm。桩帽与桩接触表面需平整,桩锤、桩帽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沉桩产生偏移。当桩顶标高较低,需送桩入土时.应用钢制送桩放于桩头上.锤击送桩将桩送入土中。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打桩时若遇条石、块石等地下障碍物.宜采用引孔解决。